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8年03月22日
十水润城生态天门
——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纪略
文章字数:3150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邓慧遐通讯员孙昱
  陆羽故园的西湖上,仿佛吹来盛唐的香茗之风。中心城区的东湖上,轻舟飘荡,水清鱼欢人笑。城南的河山干渠上,花草相依,栈道平台相间……
  漫步茶圣故里,徜徉城乡,一条条水生态城市景观长廊、一个个水生态工程项目,衬托出茶圣故里特有的灵气和活力。
  这些,都得益于我市高位推动河长制落实落地,相信不久的将来,市民将重拾儿时的梦——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2014年10月底,我市以跻身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为契机,将镶嵌在城区周围的四个湖泊:东湖、西湖、南湖、北湖,六条河流:汉北河、天门河、谌桥河、龙咀河、杨家新沟和河山干渠,作为工作的切入点开展先行先试。
  三年多来,“十水润城,生态天门”成为我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真实写照。
  267条河流,45个湖泊有了“家长”
  我市河网密布,水系复杂,以汉江、汉北河、天门河、沉湖四大水系为主,全市流域面积50km2以上的河道43条,长度3~5km以上和流经集镇的乡镇重点河道224条,列入省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有45个,小型水库32座。这些河湖库构成了我市骨干排灌体系,是维持我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支撑,全部纳入了我市河长制管理范围,实现了河湖全覆盖。
  如今,无论大河大湖之滨,还是小河小渠之畔,一块块醒目的河(湖)长公示牌,格外醒目,上面公开了河湖管理范围、管护目标、责任人员、巡河员、管护员和监督举报电话等。
  这样的公示牌,全市有475块——所有河流、湖泊都有了“家长”。
  2013年,我市出台《天门市湖泊保护管理实施细则》,率先推行湖长制。2017年,我市按照中央、省的决策部署,立足市情水情,强化责任落实,高位推动河长制落实落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河长制工作,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多次专题研究部署河长制工作,市委书记、市第一总河湖长吴锦先后8次批示;市长、市总河湖长庄光明多次组织成员单位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并下发总河长令;分管领导亲力亲为,经常调度成常态。
  通过强化基础保障体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2017年,我市河长制工作方案、组织体系和责任、相关制度和政策措施、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等“四个到位”全面完成,在省级验收中被确定为优秀等次。
  “一河一策”“量身定制”,打响碧水保卫战
  “河道流经面积大、流经区域广,涉及上下游、左右岸,不可能一个治理方案‘走遍天下’,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需要‘一河一策’‘量身定制’整治方案。”市水利局局长曾平认为。
  “尊重河流生态差异,不搞破坏性治理”。这是我市尊重自然、探索“河长治河”路子坚持的原则。目前,我市配合省河湖长办完成了辖区内汉江、汉北河、涉及汈汊湖的天门河等省级河湖资料收集整理上报工作,市级“一河(湖)一策”工作已完成摸排调查、初稿形成,审查完善后即提交正式编制成果。
  为规范河长制工作的开展,市政府印发了《天门市湖泊保护管理实施细则》、《关于划定河湖管理范围的通告》、市政府办印发了《天门市河湖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关于明确河长制工作任务和职责的通知》,市公安局印发了《关于明确乡镇河段警长的通知》,市河长办印发了《河湖长会议制度》、《河长制信息报送与共享制度》、《河长制工作督察制度》《河长制工作考核与激励制度》等制度,制度和机制建设基本完成。
  同时,我市契合市情,创新制定了《河湖日常监管巡查制度》《日常巡查登记表》《河长制公示牌参考样式》等,针对河长制工作动态,建立了工作台账,编发工作简报29期。去年12月,省河湖长制工作简报刊登我市经验《天门市:召开总河长会议并下发总河长令》,省政府网站、湖北发布等网站、媒体多次刊登我市河长制工作情况。
  结合中央环保督察、市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督察、总河长令督察、市河长办督察反馈的情况,我市认真整改,为河湖健康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针对社会反响强烈的农业养殖污染问题,沿线乡镇启动汉北河、天门河和九条河沿岸养殖场关停工作,汉北河、天门河河道沿线200米范围内的养殖场目前已全部关停。通过联合执法,困扰多年的汉江釆砂乱象得到了有效整治。
  2017年12月14日,省长、省总河湖长王晓东签发第1号省河湖长令,要求全省各级河湖长在2018年春节前集中开展碧水保卫战“迎春行动”。
  第1号省河湖长令发布以来,市第一总河湖长、市总河湖长高位推进,审定方案;各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纷纷动员部署,细化推进方案;各级河湖长闻令而动、既挂帅又出征,层层压实责任;各项目建设热火朝天,与“迎春行动”紧密相连,引领碧水保卫战“迎春行动”全面展开,聚焦乱占乱建、乱围乱堵、乱采乱挖、乱倒乱排、乱捕滥捞等“五乱”现象,全面开展河湖保洁、专项执法检查、违章建筑清理、河湖划界确权、水葫芦水花生治理五个专项行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初战告捷。
  截至2月底,全市各地共投入资金1181.06万元、投入人力4186人,开展专项行动704次,共清除9477.4吨积累数年的河湖垃圾,11556平方米的河湖岸边违章和阻水建筑被清理、全市267条河流和45个湖泊的水域得到有效管控,3235.4亩被水葫芦水花生覆盖的河湖水面得到整治。目前,该项工作仍在有序推进。
  “互联网+”营造共治共享、共建共管氛围
  “1月25日,雪天,佛子山镇党委书记朱文祥、镇长谭纪刚一行踏雪查看毛桥河清河现场”、“这是张港镇河湖长旬报表”、“河湖巡查记录表已发群里,请大家按要求做好记录”……
  每天,像这样的实时照片和文字,不断在市河长制QQ工作群、河长制微信群里弹出,便利大家了解、交流工作。
  与时俱进,提高效率。在贯彻落实河长制的过程中,为方便河长制工作开展,市河长办建立了河长制工作群,将辖区内市直单位、乡镇都加到群里,及时将河长制工作开展要求和情况上传到工作群,做到信息共享,提高河长制工作的实效。
  为营造“共治共享、共建共管”的全面治水氛围,我市开通“天门河长”微信公众号,在河长公示牌上增设二维码,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资讯发布,采用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展示河湖信息,群众可动态参与河道监督,成为民间河长。
  我市还启动了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目前已经上网开通了PC端和手机APP,43条市级河道、45个湖泊数据已上传,巡河功能已经具备,其他模块功能正在进一步完善。
  注重“顶层设计”,水生态管理保护成效初显
  “南河自从有了河长,有人负责管护,不准丢垃圾、排污水,网箱拆除后河水整洁多了,水质也好了。”3月17日,在拖市镇南河边居住多年的村民张沫香高兴地说。
  今年以来,我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思想,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责任,构建工作体系,完善方案制度,一场“市、乡镇、村”三级联动、实施河长制,守护碧水清流的水生态行动全面快速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
  在水资源保护方面,用水总量得到控制。在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方面,对全市43条市级河道、45座湖泊进行管理范围划定,对在河道管理范围内历史遗留阻水建筑物和违章建筑物等进行了清理拆除,有效保护了河道范围。
  在水污染防治方面,通过开展入河排污口专项检查、部署“两河”流域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禁养区养殖场268户关停工作,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控制了养殖污水直排入河。同时,严格落实限养区、适养区畜禽养殖治理措施,督促加快整改,做到达标排放。2017年我市水功能区水质考核达标率为85.7%,已超过79%的控制目标,保持了“漫江碧透”。
  在水环境治理方面,共投资约12亿开展全市水环境整治。注重水生态修复,重点抓持续加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顶层设计”,把编制规划、制定方案、提出议案等作为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做到布局科学,规划精准。在执法监管方面,有关部门组成了联合执法组,通过联合执法打击,非法捕捞和非法采砂情况得到了明显遏制。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天门正在朝生态宜居的水乡园林之城铿锵前行!相信有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市河长制工作一定会再上新台阶!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