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2日
贫困户张维红的新希望
——天门日报社帮扶石家河镇诸葛村贫困户的故事
文章字数:1106



  ●图/本报记者肖金舫刘银斌文/本报记者彭丹
  12月18日,天刚蒙蒙亮,天门日报社扶贫工作队队长谭显平就骑着电动车,拖着前一天从农贸市场买来的菜叶、玉米等鸡食,往他结对的石家河镇诸葛村“穷亲戚”张维红家去。
  “张维红,在屋里吗?”谭显平像进自家门一样熟悉地走了进去。
  “在,在,谭大哥。”听到喊声,张维红和丈夫王义发应声出了房门,见到谭显平,王义发连忙快步上前迎接。
  “又来送鸡食啊,太感谢了!要不是你们,我这生活真没希望了!”张维红说。
  可是,1年前的夫妻俩,还陷在深深的绝望之中。
  张维红今年45岁,双腿重度残疾,行动不便,只能靠小木凳支撑才可以在房前屋后移动。王义发与妻子同岁,是“上门女婿”,京山县钱场镇人。由于个子矮小,难找工作,再加上没有技术,王义发平日只能靠打点零工勉强维持家用。
  不幸的是,他们的女儿在上幼儿园时被检查出患有白血病。几年来的医药费,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不堪重负。去年,12岁的女儿突然白血病复发,医治不到一周就匆匆离世。这下几乎击毁了夫妻两人生活下去的勇气。
  生活没了盼头,夫妻两人灰心丧气,人也变得更加懒散了。
  报社领导及扶贫工作队改变了夫妻两人。工作队汇报了这一情况后,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姚超益多次率队去张维红家里跟夫妻俩聊家常,为他们加油打气。
  “微薄的扶贫款难以改变窘迫的家境,必须带他们走一条‘自我造血’的路。”在报社党委会上,大家纷纷出谋划策。最后,根据各种考量,党委一致决定鼓励夫妻两人养鸡脱贫。
  在报社党委及工作队的关心帮助下,张维红家购买了300只小鸡开始喂养,让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又看到了一丝曙光。
  张维红感激的话说不完,但心里又十分无奈和尴尬,原来,家里连买鸡食的钱都拿不出。
  关键时候,集体的力量显现出来。队长谭显平连夜和队员们起草了一份向张维红家庭捐款的《倡议书》。“扶贫是做好事,我们必须支持,不能让一个贫困人口掉队!”不到一天时间,报社干部职工共捐款3910元。
  鸡舍不达标,工作队帮着想办法;不懂防疫技术,工作队联系兽医员到家手把手教;怕鸡食不够,工作队每月定时送;担心销路,工作队就争着推荐给亲朋好友……
  在夫妻两人的精心喂养下,目前第一批鸡已经出栏。“现在土鸡行情好,每斤能卖到25块钱呢。”张维红喜滋滋地说,她算了算,加上鸡和鸡蛋,已经卖了8000多块钱,如果全部卖完能卖将近3万块钱。
  为了彻底打消夫妻两人销鸡的顾虑,几天前,在报社职代会上,职工们纷纷主动提出,一起为张维红家还未卖出的鸡找销路。
  “报社领导和工作队帮了我们这么多,我们自己要更努力,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才能对得起这份恩情。”张维红说。
  曾经的欢声笑语又回到了张维红家里。下一步,工作队还将积极引导张维红夫妻进行规范养殖,帮助他们成为脱贫榜样。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