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20日
红花堰村:创新帮扶机制推进产业脱贫
文章字数:885
  ●本报记者邓慧遐
  “过去,一提起红花堰,别人摇头,我们抬不起头,这几年好了,有过硬的党支部、有产业发展、有精准扶贫工作队,村容村貌大变样!”
  临近冬至时节,走进皂市镇红花堰村,12组的严贵庭老人指着门前的水泥路说,水泥路通到家门口,一直是村民们的梦想,现在终于圆梦,出门都抬得起头了。
  不仅如此,红花堰村还不断创新帮扶机制,扶持发展产业,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路子。
  皂市镇红花堰村现有村民209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66人。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村“两委”带领群众大力发展大棚蔬菜、虾稻连作等特色产业,积极探索脱贫致富路。
  2016年5月,村“两委”引导群众流转土地300亩,支持大宇农产品种植合作社建成大棚蔬菜基地。今年3月,动员群众流转土地1000亩,引进天门供销宇兆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00万元,建成稻虾鳅共生示范基地。两个特色产业基地,让20户贫困户在土地流转环节每亩获得收入650元、增收450元。
  基地建成后,公司(合作社)积极与贫困户对接协商,制定了劳务用工计划,优先安排贫困户到基地打工。截至目前,大宇蔬菜基地累计接收贫困户务工400多人次,发放务工工资4万余元。宇兆公司万亩稻鳅虾项目在红花堰基地主动接纳50多名贫困户务工,人平工资每天100元左右。累计安排贫困户用工230余人次。1组贫困户蒋荣汉与大宇蔬菜基地签定长年用工协议,年收入达到8000元。贫困户胡友法,定向在宇兆基地打工,年收入过万元。
  同时,村“两委”鼓励贫困户反租倒包蔬菜大棚、稻鳅虾田,发展生产。基地业主切实履行扶贫义务,等价收取贫困户田块租金,支持贫困户种稻养虾,种植蔬菜,还通过“技术指导、种苗提供、农资配送、产品回购”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帮扶。9组贫困户王金水以每亩700元反租蔬菜大棚2个,种植有机蔬菜,年人均收入达到8000元,一年摘掉贫穷帽子。
  宇兆公司还倒包稻虾田200亩,支持10个贫困户发展生产,快速实现脱贫目标,同时优先录用贫困户务工。9组贫困户蒋荣汉,连续两年在合作社务工。贫困户杜劲峰,合作社优先安排他从事种菜、除草等杂活,让他每月有2000余元的工资收入。贫困户鲁时二的妻子有精神障碍,儿子身患慢性病,村里安排鲁时二管护荷花渠台,年收入约4000元。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