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12月18日
石家河考古:小荷才露尖尖角
——专访考古学家王仁湘
文章字数:1343
  ●湖北日报记者谭亲璐本报记者谢婉静刘银斌
  王仁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祖籍天门杨林。13日,王仁湘应邀参加石家河遗址考古研究与遗址公园建设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记者就石家河玉文化、遗址考古前景以及遗址公园建设等问题专访了王仁湘。一个史前玉作巅峰
  记者:楚人崇凤,以凤鸟自居。在石家河遗址,近年出土了大量玉器,如玉凤、玉虎、玉蝉、双头人面玉等,品种繁多。在您看来,石家河玉器在我国玉文化中占有怎样地位?
  王仁湘:今年我国发行的《凤(文物)》邮票中的首枚,就是以石家河遗址出土的代表文物——玉凤为原图。这两年石家河遗址发掘的玉器,从其特殊的加工和技艺,让我们重新认识了石家河文化的高度。
  石家河玉器制作,标志着一个史前玉作巅峰。其取材、题材都有象征性,小而精,我的体会是非精细不显出诚心来。玉器不是一般的装饰,而是体现了一种文化自信。相比石家河遗址发掘的大量玉器,其他地方只是零零星星。哪是源,哪是流,已经非常清楚,体现了石家河文化玉器不可置疑的领先地位。也许就在你的脚下
  记者:石家河遗迹,目前被定位为长江中游地区史前文明中心。其总面积8平方公里,地域广阔,目前考古发掘仅是其中非常小的部分。您可否展望一下,在未来的考古发掘中,石家河还会给我们哪些惊喜?
  王仁湘:石家河考古研究已经有60年了,尽管小有名气,实际上还只是小荷初露。我觉得,有很多发现是有时机的。也许就在你的脚下,但你的眼睛看不见。
  对于石家河文化的认识,会不断深化。石家河谭家岭古城,是最高级别的史前城址之一。城址有没有都邑性质,虽然在研究上还存在一些欠缺,但已没有多大疑议。穿越史前文明的圣地
  记者:近日,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式获批立项。对此,您有什么建议和期许?
  王仁湘:遗址公园建设的初衷是为了保护遗址,因而要正确处理好“考古遗址”与“公园”之间的关系。其设计一定要具备考古特色,确保与石家河考古遗址的内涵和价值相协调。在不急于求成的基础上,遗址公园的建设要准确把握定位,以保护展示遗址本体及其内涵和价值为根本目的,根据自身特色,用鲜明生动的形式、新颖前卫的建设理念区别于其他遗址公园,形成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要想吸引人留住人,公园建设还得要让人感到愉悦。历史元素要丰富,当游客来到遗址公园后,要能不自觉地产生一种肃穆感、神圣感,将身心都融入史前文明的氛围,有穿越感,有所得,满满而归,才能口口相传,提高美誉度,扩大影响力。从石家河文化看天门蒸菜
  记者:您曾写过《往古的滋味》《珍馐玉馔》等多部饮食方面著作。天门有“蒸菜之乡”的美誉,这与石家河遗址出土的大量陶甑有无关连?
  王仁湘:天门蒸菜历史悠久,如果以石家河一带古遗址出土的大量陶甑算起,应当有不下5000年的时光。我推测最初可能是主食副食一甑蒸之,经漫长历史传承而逐渐形成了完善的蒸菜体系。
  蒸菜与蒸饭,是利用沸水不断沸腾产生的水蒸气为热能,在这个特点的烹饪技巧出现之初,一定经历过许多曲折,我们通过大量考古发掘知道,这个创造完成的时间非常早,早到洪荒的史前时代。
  天门蒸菜,以清蒸、粉蒸和干蒸三法为纲,也有炮蒸、包蒸和酿蒸等方法。蒸出的菜品尽可能地保留了菜肴的原形原味,能最大程度保存各种营养素。我相信天门人的健康与智慧在很大程度上一定是来源于这优良的蒸食传统。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