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7年12月08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合作社+贫困户”助推扶贫攻坚
——拖市鸿远合作社扶贫观察
文章字数:1531
●本报记者邓慧遐
作为全国、全市示范合作社,地处拖市镇何场村的鸿远农机专业合作社,靠马铃薯打出名气,成为上好佳、好丽友等知名食品企业的供货商。
近年来,合作社在稳固马铃薯、地瓜种植面积的同时,流转土地2200余亩,其中,蔬菜面积2000亩,大棚蔬菜200余亩,长期吸纳在合作社务工的贫困户20多人,成为拖市镇脱贫攻坚路上有力的帮手。
隆冬时节,地处金滩村的鸿远合作社娃娃菜种植基地,一垄垄即将收获的娃娃菜绿得鲜嫩。
“这批娃娃菜12月10日开始收获,销往河北等地。”合作社理事长、何场村党支部书记梁红清看着茁壮的长势,脸上露出微笑。
年初,一名长期与鸿远合作社有业务往来的河北廊坊客商,无意中说起娃娃菜很受市场青睐,供不应求。梁红清动心了,虚心向客商请教种植、管理技术。听说合作社有种植的打算,客商当即承诺:提供种子、肥料、机耕费等资金,娃娃菜包收、包销。
客商诚意十足,梁红清吃下了定心丸。今年9月中旬,合作社种植了1000多亩娃娃菜,如今丰收在望。“娃娃菜论棵卖,比普通菜价值高。同时,栽植、收获都要大量用工,贫困户可以就近务工增收。”梁红清说。
隆冬时节,在鸿远农机专业合作社,没有一丝冬闲的气息:合作社机库的右边,挖掘机、推土机机声隆隆,一个占地约800平方米的新机库正在平整场地,预计年底可建成。
“合作社每年与好丽友签订供应马铃薯的订单3000吨,11月刚与达利园签订供应马铃薯的订单6000吨,原有厂房不够用,我们正准备扩建厂房。”梁红清说。
在位于梁场村的合作社地瓜、马铃薯基地,同样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村民们有的挖地瓜,有的装袋,有的运输上车,忙得不亦乐乎。62岁的何场村4组村民张木海干得格外带劲。
“这都多亏了梁红清,要不是他的帮助,说不定老张依然在为揽活而四处奔走。”何场村副主任宋军告诉记者。
数年前,张木海的妻子不幸去世,撇下他和两个孩子,家庭十分困难。了解到张木海的困难情况后,梁红清主动吸纳张木海到合作社务工,中午还提供免费工作餐。不仅如此,梁红清还免费帮老张家机耕、机整、机播、机收、传授种植技术,单是免费耕种,帮助张木海家庭年均节省开支近3000元,加上在合作社的务工收入。“去年一年算下来,我的收入有4万元,真没想到!”由此,张木海在去年脱贫出列,今年年初,还清了欠债。
“今年梁红清又吸纳了37户贫困户,或流转他们的土地、或吸纳他们务工就业、或免费帮他们耕种,合作社生产基地高峰期用工200多人,长期务工的贫困户就有20多人”。何场村副主任宋军说,梁红清采取“合作社+农户(贫困户)+基地+订单”的运作方式,发展马铃薯、地瓜、娃娃菜等产业,带动本村及周边的徐集村、佘湖村等村贫困户增收脱贫。在他的大力宣传带动下,将传统的小麦—棉花种植模式,调整为马铃薯—黄豆(玉米)—娃娃菜、萝卜、甘蓝、松花菜、白菜等高效种植模式。
6组的贫困户宋红涛,合作社长期免费帮他机播、机种、机耕、机收,传授蔬菜种植技术等。宋红涛利用会开农用车的技术,为合作社跑运输,每天有100多元的收入。2015年,宋红涛脱贫出列。
合作社带头干在前面,一些村民坐不住了。去年夏季,何场村3组种植户张全红找到梁红清,要求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
为什么跟着合作社干?“前年种的一季莴苣没摸准市场行情,亏了不少,今年的辣椒又受了灾,可不能再亏了!”张全红说,“把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600块的租金收入是稳稳的,来打工一天还有100多元的打工收入,比自己单干心里要踏实。”
“一袋甘蓝种子,农户去市场上买要60元,而合作社批量购买,只需要55元。”梁红清拿出一袋甘蓝种子介绍,统一购买种子农资,统一机耕整田,统一田间管理,将种田成本降到最低。
“合作社有种植经验、有市场渠道,找合作社就是找市场!”拖市镇负责人表示,在脱贫攻坚路上,该镇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龙头作用,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