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7年12月05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空港新城再聚首
文章字数:944
●荆楚行鄂州采访组记者何冶胡晓莉郭建华荣飞
10月31日,湖北国际物流核心枢纽项目鄂州机场预可研报告在武汉通过评估,意味着这座全国首个货运枢纽机场朝着今年底开工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11月8日,机场涉及的燕矶镇、杨叶镇、沙窝乡5028户搬迁已全部结束,拆除工作也进入尾声。
这5000余户拆迁群众的签约仅用了短短60天。
为什么拆迁工作能跑出新速度,鄂城区委宣传部负责人刘荣向记者讲述了几个拆迁中的小故事。
7月21日,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支队长王灵光回到了家乡——沙窝乡走马村7组王家湾。当天傍晚,文体活动中心门口,全湾230名乡亲全来了。
王灵光站起来给全体乡亲鞠了一躬,说:“乡亲们,吃了饭,大家都把拆迁协议签了吧,机场是国家大项目建设,我们王家湾不能落后啊。干了这杯酒,我们空港新城再聚首!”
“国家大项目建设,作为党员,决不能落后。”王灵光说。
关键时刻,党员挺在前,干群一条心。
48岁的向玉琴是燕矶镇车湖村村民,也是一位老党员。7月16日,外出归来的她听说村里已经启动房屋拆除工作,第二天就带头拆了自家房子。“没什么好犹豫的,再舍不得也要拆,是为了后代的生活,也是老党员的觉悟。”
其实,这栋房子对向玉琴来说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20年前,向玉琴的丈夫遭遇事故脊骨断裂,丧失劳动力,生活捉襟见肘,盖新房成了向玉琴的梦。女儿们成家后,攒了20多万元修了房子给父母养老,房子里有专为父亲设置的不锈钢护栏,连墙砖都是女儿亲自贴的。对于向玉琴来说,这房子代表的是女儿的孝心和夫妻的晚年幸福。
在党员干部的带动下,村民擦着泪水,舍小家,为大家。
7月12日,沙窝乡黄山村,66岁的袁少安把一件件家具送上车,他家11口人要从40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搬出,各自安家。
天不亮,袁少安就起床了,他用泡沫纸把沙发、茶几……边边角角细细包好。
对乡亲们来说,难以割舍的不仅是物品,还有扯不断的情,深明大义的背后是对故土的难舍难分。
看着周边房子一排排倾倒,袁少安的外孙女李锦华哭起来,她的妈妈赶紧抱着安慰她。
“我们相信党和政府,叫搬屋就搬屋。现在舍,未来才能得。”黄山村62岁的老教师袁德能说。
整个搬迁期间,乡亲们零上访、零违建、零违纪。
11月8日,李锦华在镇里统一建造的安置房里问记者:“我们以后是不是可以看到飞机这样起飞的?”一边问,一边摆弄着手里的飞机玩具。
飞机会来的,日子会好的。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