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0日
醉美黄潭 与你有约
——中国·天门(黄潭)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掠影
文章字数:1475
  ◇文/本报记者邓慧遐图/本报记者刘银斌大美黄潭,菊花飘香;锣鼓鼎沸,洋溢吉祥。
  19日,黄潭镇七屋岭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一下子吸引了市内外游客的目光。当天,中国·天门(黄潭)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简朴而不失热烈地开幕,让人流连忘返于“醉美黄潭、印象七岭”,记住一缕乡愁。
  本届乡村文化旅游节以花为媒、以节会友,促进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生态名镇奏响了迎宾的乐章,文明新村披上了节日的盛装。
  特色民居、知青岁月、云天花海,令人恍入世外桃园;文化交流、知青论坛、赏菊观光、项目签约、工业洽谈,凝神聚力,共谋发展……四面八方的游客慕名而至,乡村文化旅游节醉美游人!
  谁能想到,特大洪涝灾害后的一年多时间,重灾区黄潭镇以“不折不挠、敢闯敢拼”的黄潭精神,迅速崛起,七屋岭人擦干眼泪,废墟重建,再创奇迹。
  菊花盛开古村七岭添秀色,农业转型魅力黄潭展新颜。
  今日黄潭,以七屋岭村为重点,积极探索发展乡村旅游和特色农业;以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和三军菊花、知青农庄、万紫千红生态果园等现代农业为依托,以举办此次乡村文化旅游节为契机,打造吃黄潭米粉、尝特供葡萄、看云天花海、品树莓原浆、住特色民居、忆知青岁月、游美丽乡村的旅游品牌。
  今日黄潭,已由过去的农业加小手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为工业、农业齐头并进的格局。黄潭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市委确立的坚持“四化同步”,实施“城乡一体”,推进“五城共建”的总体思路布局,大力实施“三二一”战略,借力城关优势,切合黄潭实际,集聚发展动能。
  在工业方面,镇党委政府通过全力以赴抓招商,牢固树立了“企业发展、地方繁荣”的双赢思维,营造了重商、亲商、爱商、护商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镇现有民营企业5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2家,占地2平方公里的黄潭工业园已成为吸引项目落户的新洼地,2017年招商引资意向项目23个,签约项目15个,动工项目9个,可望年底完工项目6个。工业经济已成为该镇镇域经济的主支撑。
  在农业方面,已由传统的粮棉油“农业大镇”逐步转变为具有产业体系的“农业强镇”。万场西甜瓜、三军菊花、梦丽玛蔬菜、万紫千红葡萄、草莓等特色板块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合作社发展,农民增收效益日益明显。水果西红柿、特种西瓜、高档药材、紫荆玫瑰等新型主体强势入驻,黄潭正在一步步变成天门的果园子、菜篮子、花铺子和休闲观光旅游区。
  8个项目在本次节会上签约,是黄潭坚持“四个优先”的新成果;千余种怒放的菊花、一碗碗香飘四海的黄潭米粉、一个个紫藤长廊、葡萄长廊、一排排树莓基地、一行行鲜艳的火龙果……正如黄潭的今天绚丽多姿,更像黄潭的明天生机盎然!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黄潭镇新一届党委班子,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努力开拓进取,绘就了建设“三区两园一城”的美好蓝图,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有声有色、亮点纷呈。其中,“着力打造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区,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生态良好、风光旖旎的休闲旅游区”的工作思路,为本次乡村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良好环境。这既响应了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战略部署,又将是有效促进地方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旅游,助推农民增收,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活动的成功开展,必将成为展示黄潭镇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又一张亮丽的名片,必将为全市乡村文化旅游发展发挥出积极的典型示范带头作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新作为、新担当。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计划、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推动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旅游、展示黄潭魅力,这是黄潭镇委镇政府新时代的新实践,更是给六万余黄潭人民的新答卷!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