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14日
尧治河村:从共同富裕走向共同文明
文章字数:1301
  ●荆楚行记者高翔朱科李平王华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村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从共同富裕走向共同文明,让乡村更美、农民更幸福。”11月3日,谈到如何学好、用好十九大报告时,襄阳市保康县马桥镇尧治河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孙开林激情满怀。
  尧治河村平均海拔1600多米,到1988年,人均收入不足300元,是穷得出了名的特困村。
  劈山修路、开矿办厂、兴建水电、开发旅游……在孙开林的带领下,尧治河人经过近30年的艰苦奋斗,去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8亿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达30亿元,上缴国家税费3.5亿元,在大山深处谱写了一首从全县极贫村到“全国十大幸福村庄”的共富曲。
  “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一个村富了也不算富,带动周围的村都富了才算富。”在孙开林的心里,共富才是光荣的。
  为了让村民们住得好,尧治河村规划建设龙门口小区和滴水岩小区。除对村民进行住房补贴外,还从村企业积累中拿出6000万元资金,让12户相对贫困的村民免费住进了别墅;为解决村里孤寡老人的晚年生活问题,尧治河村于1997年投资100万元,在靠公路的背风向阳地盖起了保康县第一座欧式建筑风格的村级福利院,把老人们集中供养起来。
  2007年,国家实行新型合作医疗,村里投入资金建村卫生室,使村民小病不出村。对于因大病住院的村民,除申请民政部门“大病救助”外,尧治河村直接从村里拿钱救济,避免了因病返贫现象发生。去年,尧治河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2亿元,村民享受“红利”约6000万元。
  在解决了本村的共同富裕之后,尧治河村又投入大笔资金,帮助邻村修路、架电、办企业,对村民建房实行补贴。近年来,尧治河村累计为企业所属地和临近村修路达120多公里,在改变村容村貌、扶持产业发展、奖励新农村建设、帮助弱势群体等方面的资金扶持突破2亿元。
  “带领群众致富,不仅要富口袋,还要富脑袋,更要富万代。”孙开林说,富脑袋就是乡风文明,富万代就是生态宜居、绿色发展。
  早在2014年,尧治河村就在农户中开始推行“十个一”工程,如:申请一个博客(微信)、修建一个花坛、摆放一件艺术品、会背一首诗、能讲一个故事、会唱一首歌等。
  在孙开林的推动下,尧治河村的村民代表大会和村民议事会围绕解放思想、倡导文明、有利发展、力破旧俗,陆续制定了十九章一百九十六条村规民约。2015年,经群众讨论修改,村民大会审议通过后,这些条款收入《村民自治章程》修订出台,村与组、组与户签订落实责任状,并发放到各个农户。
  今年3月,尧治河村对村民推选的8户“四世同堂和睦家庭”予以表彰,公开授牌,奖励现金1000元,并由村干部带队,敲锣打鼓送牌上门。
  为了让尧治河走上绿色发展的康庄大道。2006年,该村花320万元买下相距仅20多公里的十堰市房县野人洞、野人谷50年的经营权。2013年以来,尧治河村先后投入5亿多元,大手笔、高标准建设梨花山景区、老龙宫景区、尧帝神峡、养生馆等景点及配套设施,建成了3个国家4A旅游风景区,旅游收入连年攀升。
  把山区建成景区,把矿区建成景区,把生活区建成景区……在尧治河村,“三区”逐步融合让共同富裕的路子越走越宽,让共同文明的旋律越唱越响。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