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7年11月02日
用心扶真贫用情真扶贫
——天门市中医医院精准扶贫二三事
文章字数:1805
  ◇本报记者裴弼龙通讯员王银梅皮奥棋
  “修建‘致富路’、扶贫义诊、一对一精准帮扶、产业帮扶……”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市中医医院敢于担当,用真、性、情打赢扶贫攻坚战。
  医者仁心,从医疗战线到扶贫战线,从救死扶伤到扶困济危,天门中医人转换的是角色,不变的是初心,一样的仁心,一样的奉献,一样的是为人民群众服务。
  “修,必须修。不仅是‘致富路’,更是‘民心路’。”
  金秋时节,记者跟随市中医医院扶贫专班走进黄潭镇小木桥村。
  “你看,正在改造的这几条通组公路即将完工。今后,老百姓出行方便多了。”站在小木桥村通村公路旁,扶贫干部张大洲重点向记者介绍村民眼中的“致富路”。
  远处,一台大型机械发出的轰隆声,让人振耳发聩。
  据了解,由于今年秋季连绵阴雨的影响,小木桥村连接村口约4公里的泥巴路变得坑坑洼洼,有的路段甚至积水成沟。
  要想富,先修路。
  “修,必须修。不仅是‘致富路’,更是‘民心路’。”得知此事,市中医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王传明当机决断。
  转瞬间,一台台大型机械开进小木桥村,在秋日的暖阳下来回穿梭,扶贫干部与施工人员一道日夜赶工。不出一周时间,一条条修葺一新的通组公路给村民们带去便利的同时,也点亮了梦想之光。
  “多亏了中医院的大力帮助,改善了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小木桥村支书胡余庆告诉记者。
  见到该村村民胡义年后,记者深深理解到市中医医院在扶贫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
  今年62岁的胡义年是一名五保户,身患重病,基本丧失了劳动力。市中医医院获悉情况后,为他制定了详细的治疗方案。目前,胡义年病情明显好转,秋收季节,我们又看到了他重新活跃在田间地头。
  据了解,自今年以来,市中医医院通过走访慰问贫困户,从产业扶贫、物资扶贫、教育扶贫、经济扶贫、医疗扶贫等五个方面扎实推进精准扶贫。截至目前,已对黄潭镇西庙村、小木桥村以及窑台村81户贫困户开展了帮扶,对贫困户当中的27户给予了住院费用自费部分减免,通过市中医医院的一对一帮扶,大部分贫困户脱贫在望。
  “希望你们树立信心,战胜困难。我们愿做你们的坚强后盾。”
  怀着喜悦的心情,记者离开小木桥村,赶往下一个驻点村——西庙村。
  在通往西庙村的路上,张大洲告诉记者,贫困群众有多少,基础设施缺什么、发展空间在哪里、扶贫着力点在哪里、精准结对怎么帮、怎么扶、现有资源有哪些等等,这些都需要深入了解,才能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扶贫计划。
  张大洲说,接下来我们要去探访的西庙村贫困户鲁又兵一家,则是一对一精准帮扶的成功个例。
  刚到西庙村村口,我们便看到坐在轮椅上的鲁又兵在妻子的协助下正在忙农活。
  据了解,鲁又兵一家是西庙村贫困家庭之一,他和妻子都是残疾人,没有固定经济来源,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孩子要上学。去年的一场洪灾,鲁又兵养殖的100多只鸡苗损失惨重。作为市中医医院精准扶贫对象,王传明一直牵挂在心。一方面给予他产业上的扶持,另一方面承担起鲁又兵孩子上学生活补助。在鲁又兵妻子住院期间,王传明不仅下科室进病房看望,医院也承担了除医保费用之外的自费部分费用。如今的鲁又兵重拾信心,又养了200只鸡苗和10只鹅苗,在脱贫的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希望你们树立信心,战胜困难。我们愿做你们的坚强后盾。”鲁又兵告诉记者,这是王院长第一次来我家时,跟我说的一句话,我至今都没有忘记。
  目前,鲁又兵一家生活状况逐渐好转。临走时,鲁又兵再三跟记者表达他内心的激动,“对于中医院,对于王院长的这份恩情,我发自内心的感谢。”
  这充满温情的一幕是该院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精准扶贫工作精神,用实际行动打赢扶贫攻坚战的生动缩影。
  “产业扶贫活力凸显,草莓园内笑声朗。”
  窑台村,紧邻城区,改造一新的荷沙线穿村而过,凭借地理优势,如今的窑台村朝气蓬勃,活力迸发。
  “窑台村整体情况较好,扶贫得有新观念、新举措。”张大洲说。
  耸立在荷沙线一侧的成片钢构大棚则是新思路的生动实践。
  张大洲告诉记者,整片大棚占地近60亩,主要种植草莓。该产业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届时,除了可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外,更重要的是可大量吸纳周边农户就业,特别是贫困户。
  走进大棚,记者看到,几名工人在技术员的指导下,正在种植草莓苗,大家有说有笑,好不热闹。
  “真的是太好了,家门口就能就业,好日子来了哦。”该村村民李翠娥开心地告诉记者。
  结束采访,大棚内不时传出的阵阵笑声。
  深秋的大棚内,生机无限。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在医疗精准扶贫理念的指导下,市中医医院充满激情,正铿锵前行。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