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7年07月20日
烈日下的造桥人
文章字数:604
  ●本报记者 付磊磊 通讯员 魏会军
  17日下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新皂市河大桥施工现场,焊花飞溅,打磨声、敲击声不绝于耳,施工人员各司其职,加紧铺设桥面。
  河滩上,27岁的潘飞头戴安全帽,正在切割钢筋,军绿色的长袖被汗水湿透。
  尽管天气炎热,但潘飞却不敢穿短袖,防止皮肤被晒伤。他今年才加入施工队,主要负责桥梁预应力张拉,经过半年多的磨练,应对高温环境已是游刃有余。
  新皂市河大桥是新汉宜线控制性工程,由天门交通工程公司负责建设,大桥全长508米,宽21.5米,2016年3月初开建,计划工期两年。
  站在皂市河大堤上,大桥两边桥面相距已不到20米。施工现场负责人刘威说,还有两个多月就可以合龙了。
  此前,他一直担心工程进度问题。刘威介绍,去年7月的一场大洪水,工地停工了一个多月,为了不延误工程,采取两岸同步施工的方式进行建设,缩短工期。
  59岁的杨书前是工地上年纪最大的施工人员,他身系安全带,蹲在桥梁边上安装模板,热浪透过钢筋扑面而来,一道道汗水在下巴汇成汗珠不断滴下。
  “这算是小儿科了,以前在30多层的建筑工地上也干过多次,早已习惯。”杨书前是广水人,今年3月加入施工作业队,此前已在建筑行业做了10多年。
  虽然工期紧、天气热,但公司管理也很人性化。杨书前说,上工地前,必须先喝消暑降温药品,高温时也会适当调整作息时间,避开中午高温时间。“在工地上班,气温高点都无所谓,就是有点枯燥,但公司也会让我们轮班休假,回乡探亲,我觉得这点非常贴心。”他说。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