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7年07月10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砥砺奋进展新颜 不忘初心铿锵行
——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综述
文章字数:4198
●本报记者 邓慧遐
天赋青山绿水,门开发展华章。
2012年6月,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提出,支持三个直管市冲刺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成为全省“四化”同步发展的先行区,今年6月,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支持仙桃、天门、潜江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为天门的发展描绘新蓝图,指明新航向。
伴随着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天门人风雨兼程,砥砺前行,在这片跃动着生机与活力的热土上,谱写奋进腾飞的壮歌。
一
新动能逐步“崛起”,旧动能再焕活力,改革红利日益释放,招商引资持续给力,发展环境不断优化……今日天门,热潮涌动,跨越正当时。走进天门高新园,湖北宇电能源科技公司厂房林立,智能化生产线无尘低噪。公司投资11亿元建设锂电池项目,产品覆盖数码产品电池、医疗等定制电池、无人机等高倍率电池和电动汽车等储能动力电池,一期已投产。
走进岳口工业园,投资4000万元的磷酸铁锂试验车间竣工,投资6.8亿元的磷酸铁锂产业园专用厂房在建———湖北诺邦科技新能源产业园建设快速推进。
6年前,在传统化工领域深耕多年后,诺邦科技转型进军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近5年,其销售收入从不到2000万元增至1.5亿元,年均增幅超过100%。“再过5年,我们将建成年产值30亿元的新能源基地。”公司总经理陈建生说。
诺邦蝶变、宇电投产,催生天门锂电池产业“无中生有”。几年间,江苏必康股份、武汉绿驰科技、深圳宇电新能源等企业纷纷布局天门,一条涵盖电解液正极材料、消费锂电池的产业链悄然成型。锂电池产业见证天门发展转型。
近几年来,天门牢固树立
“工业优先、项目优先、招商优先、环境优先”的理念,抓牢工业化这个牛鼻子,引领市域经济快速崛起。
强招商。“招商引资是天门‘一号工程’,市四大家领导轮流外出招商,26个乡镇园区和50个市直部门全员上阵。”天门说到做到。
扩投资。推行PPP模式,敲定16个重大PPP项目,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
培产业。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总量、优增量、活存量、提质量,调养产业体质和结构。
去产能。粮棉油、化肥、棉纺、地条钢等行业50条落后生产线相继淘汰,34家“僵尸企业”退出市场。
优增量。每年实施重点技改和产业升级项目不少于30个,景天棉花、稳健医疗等传统产业技改扩规迎来春天。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双轮驱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催生经济新格局。华中棉纺交易中心落户天门,成长为全国最大B2B棉花交易平台,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天门陆羽国际茶业交易中心,成长为全国首家“互联网+茶”交易和金融平台,年销售茶叶突破100亿元。
新格局催生新动能,新产业厚植新优势。以申安、通威、追日、天明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宇电、诺邦、九邦为代表的锂电池产业;以优力维特电梯、大象汽车、科创电子为代表的机电产业;以旺泰、四维科技、稳健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芳笛、润驰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天门五大高新产业蓄势待发。
湖北宇电从签约到完工,仅用了9个月,目前一期在生产,二期正加紧推进。“这得益于天门‘亲、清’的政商关系,得益于天门的好环境。”宇电有关负责人深有感触。
今年3月,天门在以往“双百”的基础上,吹响“四百”活动集结号,启动服务企业“百日亲商”、招商引资“百日竞赛”、项目建设“百日会战”、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百日整治”,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聚发展新动能———
截至6月底,全市在建工业项目169个(新签约72个、跨年度97个),已动工建设项目131个(新签约50个、跨年度81个),形成每天有洽谈、每周有签约、每旬有新开工、每月有新项目投产的局面。
二
当农业不再是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天门人重新审视脚下这片熟悉的土地。
转变思维,创新思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依托“好水、好空气、富硒农产品”来发展生态农业、养生农业、有机农业。富硒稻、富硒蔬菜、富硒稻虾(稻鳅)共生……一个个创新之举,天门人点“绿”成金的梦想逐渐变为现实。
探索五个“+”的特色模式:规模+特色;富硒+品牌;设施+工厂;休闲+采摘;互联网+营销,天门把生态农业、养生农业做得风生水起。花椰菜、黄花菜、松花菜、萝卜、慈姑、稻鳅系列产品……源源不断,活力迸发。
天海龙打造生态农庄,全程采用有机种植模式,不打农药,不施化肥,加上富硒土壤,如今,天海龙一年在农业中掘金1.8亿元。
养生农业、生态农业渐成天门优势产业,现代农业+休闲养生,成为天门乡村新景。
与之配套的物流电商业蓬勃发展,让养生农业产品远销———春卖小土豆、夏卖黄花梨、黄花菜、秋卖红薯和芋头、冬卖荸荠……在领尚农业、在四海生态科技、在天门供销华西农商城……一群群电商创客通过互联网,将天门养生农产品卖向全国各地。
这只是天门创新思路打造生态农业、养生农业的一个缩影。
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天门坚守工业化、市场化、科技化、绿色化理念。
天门土壤中硒含量较高,政府设立1000万元富硒产业发展基金,重点培育富硒粮油种植、富硒淡水水产动物养殖、畜禽产品养殖、富硒水生蔬菜种植、富硒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五大富硒产业。
调方式、调结构、调路径。张港6万亩花椰菜、蒋场5000亩菊花、拖市3万亩马铃薯、多宝2万亩白萝卜、九真西白湖5000亩浅层藕……特色产业基地相继涌现。
强基础、强主体、强科技。以全国示范社华丰合作社等为代表性的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经验在全国推广。
促加工转化、促品牌打造、促增效增收。景天棉业、庄品健、天丰惠农跻身全省农业产业化“十强五十佳”。庄品健集团年加工大米30万吨,将“石家河文化”与生态有机大米嫁接,产品覆盖全国半数省份。市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市天海龙休闲产业园跻身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名单,获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连续几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三农”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多次位列全省十强……发挥特色之长,消除短板之短,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资源的优势发展为产业的优势,天门由农业大市走向农业强市,步步实、招招硬!
三
天门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境内湖泊众多,水系发达。然而,城镇化进程快步前行中,天门河、东湖、西湖不同程度污染、淤塞。水成了死水,城市也失去了灵气。
决不能丢掉城市底色——绿色!天门上下形成共识:坚持“以文为魂、以水为脉、以绿为韵、以人为本、以业为先”,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开展“蓝天、碧水、净土”行动,打造属于天门的品牌和名片,彰显城水相依、绿水相融的水乡园林风格,基础设施建设大手笔推进。
严保护优生态,推行绿色发展。严格加强生态保护红线管理,奋力推进城市发展争先进位,近年来,天门相继夺得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等“金字招牌”,正在冲刺“全国文明城市”,让创建成果直接成为亲民、惠民、乐民的民生工程。
依托东湖、西湖两大城中湖,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挖渠清淤,打通城市水脉,塑造城水相依的水乡园林风貌,让汉江活水在城区流淌。
实施天门河城区段清淤截污,限时关停百家养猪场,让母亲河重荡碧波;对具防洪灌溉功能的东风干渠实施景观建设,改造为带状公园。
在外天门人回到家乡,第一个感慨就是家乡天蓝水碧,空气清新,越来越宜居。
城市蝶变,内陆侨都展新颜:
天门是全省生态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之一,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省市州前三,获评“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
目前,天门依托生态人文资源禀赋,正加快建设南湖农耕文化公园、北湖侨乡风情园,与东湖民俗文化体验园、西湖茶文化公园形成“四湖四园”;建设天门河、河山支渠、杨家新沟、龙嘴河、谌桥河、汉北河“六河”景观带,打造城市“绿色项链”,扩大天门水乡园林新优势。
四
天门,因文而名,因文而兴。
中国蒸菜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等多张天门文化名片,闪亮国内外。
如何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天门频出务实之举。
打“茶圣”牌。打造一园(陆羽故园)、一寺(西塔寺)、一馆(茶博物馆)、一街(唐街),组织翻译出版《茶经》的英、俄、西、葡、阿五国译本,成功举办首届茶圣节。连续几年,全省茶业职业技能大赛都在天门举办。年年开展全民品茶日活动,长期举办茶知识讲座和茶品鉴活动,知茶、品茶,渐成市民新风尚。
茶企业成功走向大市场,茶基地建设有模有样,陆羽故园联手东湖公园冲刺国家AAAA景区……
打“石家河”牌。国家考古工作队对石家河文化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出240件精美玉器,震惊海内外,专家认定石家河遗址为史前长江流域都邑型聚落遗址,一举奠定石家河为史前长江中游文明中心地位。石家河遗址因此成功入选“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摘下考古界的“奥斯卡”。“行走新丝路,喜迎十九大”全国集邮巡回展即将在天门举行,中国凤文物邮票(石家河玉凤)将在天门首发……
市委市政府为争取石家河遗址公园早日建设不遗余力。
打“胡家花园”牌。胡家花园为晚清巡抚胡聘之所修的私家花园,集山西民居和欧式建筑风格于一体,历经百年沧桑,已破败不堪。近年,天门投资4000多万元进行修旧如旧的整体修缮,目前胡家花园已对游客开放。
打“蒸菜美食”牌。天门蒸茶家家会做,民间无席不蒸;法有九种,自成体系。天门斥资兴建蒸茶美食街,在城区多方布点建设蒸菜美食城,并连续四届举办中国天门蒸菜美食节。天门食蒸,渐成气候。
天门糖塑在第六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大放异彩。千年古刹白龙寺修葺一新。
……
打“读书”牌。天门“书香之家”,年年有评选;“竟陵读书会”,周周有活动,普通市民畅谈心得,名家教授激情开讲;“农家书屋”、农村文化小广场遍地开花……茶圣故里,满城书香。
天门图书馆、城市规划馆、体育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相继建成开放,还有一批文化科技场馆正在加紧建设!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文艺辅导下乡等活动已成常态。一年一度的天门夏日广场文化月活动即将开锣,再让市民乐享文化盛宴。
有文化,有载体,让天门人重拾久违的文化自信,为天门加快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
“支持仙桃、天门、潜江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走在全省前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激励人心。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市场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天门路径已然敲定。蹄疾而步稳,天门将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上展现天门担当作为、贡献天门智慧力量。
今日内陆侨都,正以更澎湃的激情书写绚丽篇章,以更铿锵有力的脚步迈向新征程。一个工业引领的现代产业之城、开放活力的创新智慧之城、生态宜居的水乡园林之城、茶韵书香的文化品质之城、和谐共享的平安幸福之城已底盘厚实、未来可期!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