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7年06月09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王烽:移民新村的“创业之星”
文章字数:1090
●本报记者 谢红艳 通讯员 吴俊
7日,在拖市镇彭家沟新村钢架蔬菜大棚里,民丰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烽正与社员们一起采摘辣椒、称重、装箱,忙得不亦乐乎。
“这批精品辣椒已被武汉等地超市订购,由我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生产。今年120亩大棚芜湖辣椒,亩产达到5000公斤左右……”王烽向记者介绍。
今年52岁,既是移民又是社员的李俊表示:“去年我们社员人均年收入就达到了3万元。”
“王烽是移民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是周边响当当的能人。”彭家沟新村村干部告诉记者。王烽表示:“我们创业有今天,与市移民局的支持分不开。”
近年来,市移民局加大投入,采取扶持打造“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深入开展“移民创业之星”活动等,开辟移民创业致富的新途径。王烽探索创业道路,引领移民发展正是该局推进富民强村工作的一个典型。
王烽今年44岁,2010年10月移民到天门。从2012年12月联合4位移民注册成立民丰蔬菜专业合作社到如今,该社年产值达400多万元,合作社纯收入70多万元,在“第二故乡”书写了引领移民发展的新篇章。
王烽以前在老家丹江口市以种植柑橘等果树为生,在刚到天门的几个月里,他同其他移民一样,不习惯平原的种植模式和生产方式,他也曾想过外出打工,但又心存不甘:移民局有富民强村等系列好政策,我何不创业,带动移民走上致富之路。
王烽发现,拖市镇素有种植地瓜的传统,考虑到地瓜种植技术成熟、销路不错,于是,2011年上半年,他流转土地20亩,向当地人请教、学习,开始试种地瓜,功夫不负有心人,20亩地瓜当年获得8万元的纯收入。首次种植获得这样的好收成,这让王烽很兴奋。2012年,王烽流转土地50亩,全部种上地瓜,不料当年的地瓜市场行情很差,王烽亏损7万多元。
经过思考,他认识到造成损失的原因主要是对市场风险认识不足,对市场行情不了解,盲目种植所造成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探索出一条适合移民发展的创业道路来。
2012年11月,王烽了解到种大棚杭椒销路好、价格高。王烽联合4名移民于2012年12月注册成立了天门市民丰蔬菜专业合作社,2013年3月,他首先建了10个钢架蔬菜大棚试种杭椒。
用大棚种植杭椒,一年可种两季,合作社在大棚杭椒种植过程中,对社员实行“三包、三统一”:包提供种苗,统一时间移栽;包全程技术指导,统一施肥、喷药;包产品回收,统一时间采摘销售。当年,每个大棚纯收入达5000元,10个棚纯收入达5万元。
目前,合作社社员发展到25人,其中5人为贫困户,流转土地达450亩,建有钢架蔬菜大棚260个,种植“大西洋”马铃薯300亩,年产值达400多万元,5个贫困户也已脱贫。在该合作社带动下,拖市镇3个移民村已有数十位移民从事大棚蔬菜种植,钢架蔬菜大棚发展到450个。
今年初,王烽获评“全省南水北调移民创业之星”。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