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6月05日
天门,“四化同步”绘新篇
●湖北日报记者 严运涛 通讯员 沈松峰 熊文婷
文章字数:2980
  相约茶圣故里,梦圆侨乡天门。进入6月,“侨乡”成为天门关注热词——一个月后,“华侨大会”将在这里举行。
  8万多华侨,遍布海外44个国家和地区,“敢为人先、敢闯天下”的天门人闯出了一番天地。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侨胞走过的路,天门人重拾“勇敢的心”,步履铿锵领跑全省“四化同步”示范区。
  工业引领,动能转换再出发
  投资4000万元的磷酸铁锂试验车间竣工,投资6.8亿元的磷酸铁锂产业园专用厂房在建——湖北诺邦科技新能源产业园正快速推进。
  6年前,在传统化工领域深耕多年后,诺邦科技转型进军新能源汽车电池领域。近5年,其销售收入从不到2000万元增至1.5亿元,年均增幅超过100%。“再过5年,我们将建成年产值30亿元的新能源基地。”公司总经理陈建生说。
  诺邦蝶变,催生天门锂电池产业“无中生有”。几年间,江苏必康股份、武汉绿驰科技、深圳宇电新能源等企业纷纷布局天门,一条涵盖电解液正极材料、消费锂电池的产业链悄然成型。
  锂电池产业见证天门转型。
  过去5年,天门牢牢抓住工业化这个牛鼻子,以工业突破性发展,引领市域经济快速崛起。
  强招商。“招商引资是天门‘一号工程’,市四大家领导轮流外出招商,26个乡镇园区和50个市直部门全员上阵。”市长庄光明说。
  扩投资。推行PPP模式,敲定16个重大PPP项目,投资规模超过100亿元。
  培产业。发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总量、优增量、活存量、提质量,调养产业体质和结构。
  去产能。粮棉油、化肥、棉纺、地条钢等行业50条落后生产线相继淘汰,34家“僵尸企业”退出市场。
  优增量。每年实施重点技改和产业升级项目不少于30个,景天棉花、稳健医疗等传统产业技改扩规迎来春天。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双轮驱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发展,催生经济新格局。华中棉纺交易中心落户天门,成长为全国最大B2B棉花交易平台,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天门陆羽国际茶业交易中心,成长为全国首家“互联网+茶”交易和金融平台,年销售茶叶突破100亿元。
  新格局催生新动能,新产业厚植新优势。以申安、通威、追日、天明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以宇电、诺邦、九邦为代表的锂电池产业;以优力维特电梯、大象汽车、科创电子为代表的机电产业;以旺泰、四维科技、稳健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芳笛、润驰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天门五大高新产业蓄势待发。
  今年3月,天门吹响“四百”活动集结号,启动服务企业“百日亲商”、招商引资“百日竞赛”、项目建设“百日会战”、干部作风和发展环境“百日整治”,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积聚发展新动能。
  数据显示,1-5月,天门新签协议项目63个,在建工业项目139个,形成每天有洽谈、每周有签约、每旬有新开工、每月有新项目投产的红火局面。
  农业嬗变,沃野欢唱现代歌
  说出来你们可能不信,这片土地已3年不施化肥、不用农药了。”端午小长假,面对一拨拨游客,天海龙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彭文平频打“生态牌”。
  2012年,在外创业的彭文平回到天门麻洋镇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种植有机大米4万余亩,出产的有机大米每公斤卖到26元,如今一年在农业中掘金1.8亿元。
  这是天门创新思路打造养生农业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天门探索出五个“+”特色模式:规模+特色、富硒+品牌、设施+工厂、休闲+采摘、互联网+营销,把养生农业做到极致。
  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天门坚守工业化、市场化、科技化、绿色化理念。
  调方式、调结构、调路径。张港6万亩花椰菜、蒋场5000亩菊花、拖市3万亩马铃薯、多宝2万亩白萝卜、九真西白湖5000亩浅层藕……特色产业基地相继涌现。
  强基础、强主体、强科技。华丰合作社理事长吴华平说:“我们整治连片10万亩高标准试验田,今春的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与会者专程来观摩学习。”
  促加工转化、促品牌打造、促增效增收。景天棉业、庄品健、天丰惠农跻身全省农业产业化“十强五十佳”。庄品健集团年加工大米30万吨,将“石家河文化”与生态有机大米嫁接,产品覆盖全国半数省份。
  市农业局局长李万祥介绍,天门土壤中硒含量较高,政府设立1000万元富硒产业发展基金,重点培育富硒粮油种植、富硒淡水水产动物养殖、畜禽产品养殖、富硒水生蔬菜种植、富硒农副产品加工业等五大富硒产业。
  目前,天门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率达到3.1∶1,远超全省平均水平;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全省领先,跻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城市蝶变,碧水蓝天映水乡
  河渠36条、湖泊120多个,处处波光,处处景色,天门自古就拥有水乡美誉。然而,城镇化进程快步前行中,天门河、东湖、西湖不同程度污染、淤塞。水成了死水,城市也失去了灵气。
  决不能丢掉城市底色———绿色!天门上下形成共识:必须打造属于天门的品牌和名片,彰显城水相依、绿水相融的水乡园林风貌。
  投资3亿元实施天门河城区段清淤截污,限时关停百家养猪场,让母亲河重荡碧波;投资6000万元,连通东湖、西湖水体,并对连接纽带——后壕实施水环境治理和景观改造;投资5000万元,对具防洪灌溉功能的东风干渠实施景观建设,改造为带状公园。
  城在水中,水在城中。天门河生态补水工程就像一条纽带,将城区灵秀风景串联起来:景色迷人的东湖、西湖,8公里绿水长廊的东风干渠,古朴雅致的前壕、后壕,正成为市民们游玩的好去处。
  5年来,天门累计投资30多亿元,刷黑城区道路,改造背街小巷,将东湖、西湖连通打造成开放式城中公园,建成天门体育中心、博物馆、科技馆等大型公共设施。眼下正在全力推进的“四湖六河”工程,将再造天门发展新优势。“着眼信息化与城镇化融合打造智慧城市,瞄准优政、惠民、兴业三大目标,天门正变得越来越智慧。”市经信委主任张文辉说。“音乐喷泉就要开始了,快点!”夜幕下的西湖,移步换景、喷泉“绽放”,10岁的孙子正催促爷爷连军加快步伐。“每天晚上到这里散步、休闲、聊天,欣赏美丽的湖景,心情格外舒畅。”老人乐呵呵地告诉记者。
  文化为魂,茶韵书香幸福城
  4月12日,备受瞩目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天门石家河遗址作为新石器时代考古项目的代表成功入选,摘下了考古界的“奥斯卡”。
  文化之乡天门再次站在了全国聚光灯下!
  天门,因文而名,因文而兴。
  茶圣陆羽,唐代诗人皮日休,明代竟陵派文学代表人物钟惺、谭元春均诞生于此。恢复高考以来,从天门走出去的大学生多达19万人,被著名老作家秦牧誉为状元之乡。
  天门更是拥有“中国蒸菜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等多张响亮的名片。
  一手文化好牌,如何打出名堂来?
  为了打好“茶圣”牌,天门已打造一园(陆羽故园)、一寺(西塔寺)、一馆(茶博物馆)、一街(唐街),组织翻译出版了《茶经》的英、俄、西、葡、阿五国译本。
  2015年,天门成功举办了首届茶圣节,来自世界各地的500多名茶人参加。连续几年,全省茶业职业技能大赛都在天门举办。
  每年4月,是天门“全民阅读月”,还有“全民饮茶日”。陆羽故园、西湖畔、校园旁、机关院内……沏一杯香茗,捧一本诗书。茶圣故里,满城书香,人们在茶韵书香中品味幸福。
  茶韵书香,涵养城市气质。2015年,天门摘得国家园林城市称号。今年,天门获得国家卫生城市荣誉。下一步,天门的目标是创全国文明城市。
  民意所向、民生所指,就是文明创建的目标所在。去年,该市77.2%的财政支出投向民生。
  “关键是要务实重行、真抓实干,当好发展的‘建筑师’和‘工程师’。”市委书记吴锦说,不久的将来,一个工业引领的现代产业之城、开放活力的创新智慧之城、生态宜居的水乡园林之城、茶韵书香的文化品质之城、和谐共享的平安幸福之城将在江汉平原崛起!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