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7年05月19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荻花看得见乡愁
文章字数:1154
◇邱裕华
在我的故乡,芦苇是最常见的野草了。它虽是草,却有着树的姿态、花的风韵。
那天,我从外地出差回来。当车辆行驶在郊野时,我不经意朝窗外看去,只见一丛丛的芦苇在秋风中轻扬着白色的荻花,虽不像被霜风染红的枫树那样显眼,但我还是留意到了它们。对它们,我是太熟悉不过了,看到它们,就不由得想起了故乡的芦苇。
我的故乡到处都有芦苇的影子。它长在河岸,长在原野,长在田边地头,普通常见得让人觉得自然而亲切。
每到春暖花开,株株芦苇破土而出,汹涌而来,在阳光中肆意地长着、绿着,蓬勃的生机让人觉得它们的活力简直没有尽头。行走在乡间,总能看到它们或无牵无挂地伫立在庄稼地的旁边,或无拘无束地扎根在人迹罕至的角落,这儿一丛,那儿一片,不需播种施肥,却生长得无限欢欣。每一株都有数不胜数的长长的绿叶,繁密得使人望而生畏。但我从不讨厌它们。记得我童年去野外放牧时,家里的那头大水牛最喜欢吃的就是芦苇。不管是春天还是夏天,芦苇又长又绿的叶子常常让它眼睛放光,直奔而至。然后,停留在那些比它高出少许的芦苇旁,大水牛扬着脖子咀嚼得津津有味。
当然,故乡的芦苇长得最多、最有气势的地方还是在河洲上。河洲在家门前那条河流中间,面积有上百亩,上面没有种庄稼,除了一些树木和竹子,大部分都是芦苇。这个洲是属于全村人的生态财产,没有谁去破坏,曾有人去开荒准备种些芋头之类的,也很快被人制止了。于是,那些芦苇年年自由地、快乐地在洲上生长着,密密麻麻的。偶尔,我们小孩会结伴去那里放牧。由于人迹罕至,这里的生态保护得很好,在芦苇边的沙滩上有时会看到甲鱼下的蛋,也有野兔突然从草间蹿了出来,还有野鸡和许多鸟在树枝间、芦苇里“啾啾”地叫着。一次,我在河堤上,突然看到一头一两百斤的野猪从洲里的芦苇丛里跑了出来,蹿进了河对岸的森林。
到了秋天,河洲上的芦苇争先恐后地冒出了别致的荻花,大片大片连在一起,气势非凡。一开始,那些含苞的荻花是紫色的,随着它像羽毛一样散开,颜色也逐渐变得灰白、雪白。等到秋风吹来,它们便如一面面在风中摇曳的三角形小旗帜。风过去了,它们依旧姿势不变,向着风去的地方一个劲地张望,那么整齐无声,那么不知疲倦,似乎在默默祝福随风远去的子女。在我童年,母亲花了好几天的功夫,到洲上收集了许多雪白的芦苇花,做了一个芦花枕头,软绵绵的,我一直睡着它长大。
也许是因为芦苇的常见,也许是芦苇饱含着故土的气息,它总能勾起人们的思乡之情。就像杜牧诗中所写:“芦荻花多触处飞,独凭虚槛雨微微。寒林叶落鸟巢出,古渡风高渔艇稀。云抱四山终日在,草荒三径几时归。江城向晚西流急,无限乡心闻捣衣。”那些秋风中的芦荻,站立于季节的高处,灰白的荻花随风远去。看着它们,常常让我想起童年的伙伴,想起青春的恋人,想起和父母一起耕作的日子……
年复一年,荻花飞扬,把乡愁吹向远方。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