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一篇 通讯员 王银梅
近日,省卫计委、省文明办联合发文,通报了28家首届“湖北省文明中医医院”名单,市中医医院成功上榜。这标志着,市中医医院文明单位创建工作完美收官。
市中医医院始建于1977年,是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医养结合于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同时也是湖北中医药大学、长江大学医学院的临床教学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疗联合体。现占地50亩,开放床位780张,拥有在职职工710人,其中高级专业人员73人,中级技术人员250余人。
此次的“湖北省文明中医医院”创建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围绕此次创建,市中医医院近三年来坚持以“改善群众就医感受”为服务宗旨,积极创办人民群众满意的和谐文明中医医院,不断提高文明单位创建质量和水平,注重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质量、改善医疗环境、注重医院文化、发挥中医药优势、加强党风政风行风建设,结出了一系列丰厚硕果。
重内涵树形象 服务环境逐渐优化
近年来,市中医医院以“质量、安全、品牌”为核心,突出内涵建设,医疗服务管理稳步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管理,市中医医院制定了《天门市中医医院重点问题专项整治行动工作方案》。方案确定了以整治过度医疗与控费、医疗收费、药价虚高、分级诊疗、违法违规执业、预防接种、综合管理等七个问题为该院重点专项整治的工作内容和任务,明确了各专项整治工作的责任领导、责任科主任和相关责任人。在医院公示栏、网站、门诊及住院大厅等处公开承诺医疗机构依法依规执业承诺书,主动接受服务对象监督。
与此同时,狠抓核心医疗制度落实。医院结合实际落实16项核心医疗制度,重点做到了落实分级管理制度、落实归口接诊和收住病人制度、落实会诊转诊制度,加强急诊急救能力、加强辅助检查管理、加强手术病人管理、加强医疗文书书写、加强业务学习、对医疗过错及纠纷实行责任追究等。
重内部建设的同时,市中医医院在现有医疗制度基础上稳步推动医改工作,切实为患者减负。
过度医疗方面。通过学习培训、职能科室核查、督查自查反馈、严格执行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举措予以规范。
药价虚高方面。建立健全门诊处方点评、大处方管理制度和超常使用药品管理制度以及抗菌药物监测信息系统。自2014年9月11日零时起,医院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所有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实行零差率销。2015、2016年例均费用均低于全省县市级中医医院平均水平近10%。除此之外,市中医医院药品采购均进入湖北省药品网上招标平台统一采购。
医疗控费方面。增加收费透明度,医院在门诊大厅、各临床科室、辅检科室等制作了医疗服务价格公示栏,接受患者监督;对收费项目中明确规定的可另外加收的材料费,按规定程序上报审核后,在规定的加价率范围内执行,未经批准前一律不准自行收费;严格执行单病种最高限价,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有效控制各类医药费用,降低医疗成本,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近年来,医院严格将药占比控制在25%以内,居全省领先水平,曾被全省多家中医医院学习借鉴。
为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市中医医院注重诊疗环境建设,科学划分院区,在诊疗区设有饮水设施、休息处、卫生间和方便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在各诊区设置明显、易懂的医疗标识,安排专人进行大楼全天候保洁,并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对医疗废物进行规范化处理。
医疗环境方面。由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支持,国家发改委立项批复项目———天门市陆羽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工程已于2016年3月正式动工,预计2018年7月投入使用。项目建成后将集医疗、康复、养生、保健、养老、健康、文化以及临终关怀等为一体,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市老年健康服务行业的发展,提升老年人晚年生活水平和生命质量。
同时,2016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项目——门诊楼建设项目落户该院,目前,各项工程正如火如荼进行。该项目建筑面积3.6万多平方米,设置床位300张,预计2019年完工。目前配套的地下立体车库建设项目即将启动,停车问题将有效缓解,医疗服务环境逐步优化。
创品牌立特色 中医国粹理念凸显
医之为道,非精不能明其理,非博不能致其得医。
近年来,市中医医院不断加快中医特色品牌建设,医院重点中医专科突出,特色浓郁,拥有省中医名师1人,省中青年知名中医1人,市知名中医5人;省级重点专科4个,包括康复科、妇产科、脾胃科、肛肠科。
康复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和培育单位,参与中风病、中风后肩痛病两个病种诊疗方案的制定、临床路径验证;妇产科,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单位之一,在市内率先开展穴位按摩治疗产后缺乳、乳胀,产后盆底康复、产后塑形,中药离子导入、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等独具中医特色的新技术;肛肠科,广泛地吸收了国内外先进的治疗方法和经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法,独具特色;脾胃科,利用中药内服、穴位贴敷、针灸、艾灸、耳穴埋籽、中药灌肠等治疗胃疡、鼓胀、便秘等疾病,独具特色。
同时,结合名医堂10个中医专家诊室,各临床科室确定3个以上优势病种作为主攻方向,重点研究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方案,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强专业、重护理,一直是市中医医院的品质追求。
自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启动以来,市中医医院持续推进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建设、开展中医优质护理,以“规范护理管理、夯实基础护理、拓展中医特色、提供满意服务”为目标,努力改革护理工作模式,全面丰富护理服务内涵,不断提升护理服务品质,打造特色护理品牌,确保了全院创优质护理服务病区覆盖率达到了100%。
中医作为我国国粹,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间基础,在悠悠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绵延,生生不息。
长期以来,市中医医院坚持以中医药传统文化为底蕴,充分发挥中医药独具特色的文化优势,从健全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着手,重抓核心价值和行为规范体系建设的落实,将体现中医药文化核心价值的“大医精诚”、“仁、和、精、诚”、“医乃仁术”等融入到各种规章制度以及员工手册中,将语言、举止、礼仪文化贯穿在医疗、服务、护理以及服务流程的点滴中,各个服务站(包括护士站、医生办)以及各窗口科室,随处可见文明礼貌服务用语和微笑服务标语,体现了中医药文化特色的服务文化和管理文化。
在中医药文化环境建设中,医院通过外观和内饰,塑造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完美外延形象,在门诊大厅、住院部大厅、病区走廊等处,通过电子显示屏、墙报、展架等多种形式开展中国古代名医、中医药基础知识、适宜技术推广、中医药特色疗法等方面的宣传,打造中医药文化浮雕及中医养生文化长廊。
学习先进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市中医医院还启动了向全国文明家庭谢端平家庭学习的“传承好家风”活动,结合“三八”妇女节、“五四”青年节、“5·12”国际护士节等,开展“我们的节日”一系列节日文化学习活动。
抗洪救灾,凸显责任担当。在去年防汛抗灾中,市中医医院组织医护人员第一时间赶赴救灾一线,在抗击洪魔的同时,积极开展医疗救助,用不屈的脊梁彰显肩上的使命。
加强文化氛围,依托“中医立院、人才强院、科技兴院”的医院宗旨,“传承、求精、诚信、奉献”的医院院训,该院创作了中医特色鲜明的院徽及《我们是中医人》的院歌,并制定了《员工手册》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读本》,对每批新进的医护人员进行《弟子规》的培训,依托古代气功功法八段锦、传统拳术太极拳等,在全院内掀起了一阵学习中医文化热潮。
强班子重培养 人才队伍后劲强势
近年来,市中医医院紧紧围绕“特色立院、人才强院、科技兴院”的医院宗旨,不断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全体干部职工素质进一步提高。
一方面,坚持民主集中制,制定了党政议事规则,规范党政领导班子的民主决策程序,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决策,决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班子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不断增强;其次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制定好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制度和学习计划,狠抓领导班子作风建设,加强领导班子成员的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
重人才、强队伍。市中医医院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增强各业务科室的发展后劲,截止到2016年底,医院已引进硕士研究生32名。并合理安排长期进修和短期培训,有计划抓好低年资医师的轮转学习、住院医师培训、医学继续教育和医师考核,同时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对核心制度、电子病历书写、心肺复苏、院感等基本理论和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临床业务人员整体素质稳步提升。
大医惠苍生,枝叶总关情。市中医医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以医疗服务质量作为医院发展的动力,以创建中医特色品牌示范工程为平台,以中医药文化建设为方式,充分发扬中医传统特色和优势,全面服务广大市民,2016年,医院全年门、急诊服务25万人次,住院服务3万余人次。
下一步,市中医医院还将从服务环境、医疗技术、管理水平、队伍建设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不断思索、在思索中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不断进步,为中医事业的科学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谱写新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