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谢红艳 通讯员 王德荣 宋妮娥 罗锐
“卫计融合”,注定是一场完美的际遇,在改革浪潮中迸发出新的发展机遇。
一份份沉甸甸的收获,就是最好的佐证。
去年,市卫生计生委被中国卫生信息学会授予“居民健康卡普及应用先进单位”称号;
我市被省血防工作领导小组授予“血吸虫病达到传播阻断标准单位”、被省卫生计生委授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先进市”、“省妇幼健康服务优质示范市”、“计划生育药具工作示范市”等称号……
过去的2016年,市卫生计生工作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始终把深化改革贯穿卫生计生工作各个领域,自觉将加快发展融入卫生计生工作各个环节,交出了一份惠及民生福祉的卫生计生答卷。
“健康天门”之路,激情绘就。
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016年4月25日,患先天性心脏病的横林镇龚先生在市一医办理出院手续时,在新农合窗口办理基本部分的报销后,同时在新农合大病保险理赔窗口获得了大病保险补偿,赔付金额12000余元,全流程仅4分钟。
当年4月,我市新农合大病保险开始“一站式”即时结报。
我市自2007年1月1日启动实施新农合工作以来,认真贯彻落实新农合各项惠农政策,坚持把新农合制度的实施和全覆盖纳入市委、市政府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全力推进。
除实行新农合大病保险开始“一站式”即时结报外,还实行了新农合门诊补偿支付方式改革,彻底将医疗单位的收费行为与新农合基金分离开来,实现了参合群众得实惠、政府得民心、医疗机构得发展的“三赢”目标。
此外,一系列改革全面深化——
大力推进医改。市一医、市中医院自实施医改以来,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分别为患者减轻医药费7000多万元和1500多万元。同时,以市一医、市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为龙头,组建了医疗(健康管理)联合体,资源整合,上下联动,有利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提供科学、规范、连续的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实行分级诊疗。按照“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分级诊疗”的要求,实行了市、内外住院转诊制度,市内就诊率达90%,努力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市、疑难重症再转诊”的目标。
建设智慧医疗。开展智慧医院“互联网+医疗”项目建设。市一医对医院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远程会诊。基层医疗机构实现了信息系统全覆盖。全市发行居民健康卡112万张,占参合人数的92.56%,发卡数量及应用效果均走在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前列。推行手机在线服务,实现全市医院的预约挂号、查询及移动支付功能,为居民提供全流程移动就医服务。
推行精准服务。推行了“互联网+卫生计生服务”模式,实现了管理名单化、任务转接化、工作预警化,使基层干部在田间、地头、家里,随时随地都能“掌上办公”、开展服务管理。通过平台送信息、干部送问候、医务人员送健康,努力做到信息推送到位、干部随访到位、保健工作到位、便民服务到位、奖励扶助到位,
推行村级卫生计生融合工作。推行“两网合一”、“两室合一”、“两员合一”做法,实现妇幼健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与计生基础信息共享平台有效对接;全市有646个村聘用女计生专干担任妇幼保健员,既提高了她们的报酬,又调动了她们的工作热情,更促进了卫生计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组建消毒中心。以市一医为依托,成立市消毒供应中心,推行全市医疗机构集中消毒供应。同时,调整了临床检验中心力量,对全市各医疗单位临床检验结果实施有效监控,确保了临床检验质量。
积极实施公共卫生优先战略
2017年1月,皂市镇计生办除组织机关干部对联系户进行走访慰问外,还趁广大育龄群众返乡之机,印制宣传折页、利用“村村通”广播,广泛宣传全面二孩的政策,引导育龄群众掌握生育政策、优生优育知识,并组织有意生育二孩的夫妇进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同时,邀请武汉的医疗专家为返乡育龄群众讲授优生优育和生殖保健知识。
近年来,我市被列入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试点市。这是我市积极实施公共卫生优先战略,为育龄群众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积极实施公共卫生优先战略的一个镜头。
深入开展健康服务管理。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质量提升年”活动,全市居民健康电子档案建档率达82.6%。全面推进“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市医疗投诉和医疗纠纷同比有所下降。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推行门诊诊疗服务“一卡通”,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就医环境。加强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及艾滋病、乙肝、梅毒检测等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妇女宫颈癌、乳腺癌检查,强化对结核病、艾滋病、血吸虫病等传染病、地方病及慢性病防治工作。有效开展工作场所卫生监测、卫生检测与质量控制、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等工作。全市无甲类传染病发生,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
全面落实计生特别扶助政策。建立就医“绿色通道”,把独生子女为三级以上伤残的计生家庭夫妻及伤残子女、独生子女死亡家庭的夫妻全部纳入目标人群;出台关怀扶助政策性文件;开展经常性走访慰问活动。全市用于计生特殊家庭的节日慰问资金达53.8万元;发放计生奖励、扶助资金2166.462万元。
这里的天,蔚蓝深远;这里的水,清澈透明;这里的人,健康向上……今日的天门,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加清新,百姓生活更加幸福。2013年,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正式启动。四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创建为民、为民创建”的工作宗旨,将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作为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常抓不懈,“创国卫”工作成效显著。
逐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
“现在看病很方便,走几分钟路就到了,服务好,就医环境也大大改善。”拖市镇中心村村民郭华如是说。中心村村卫生室坐落村中间,卫生室内药房和诊断室、治疗室、输液观察室等布局合理。谈起这一变化,该村村医说:“以前是在自己家里行医,现在搬进了新建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做到诊疗有处方、运行有记录、收费有单据。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
城乡医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以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骨干、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日趋完善。
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建立贫困人口的健康档案,为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医疗保障手册》,及时调整医疗救助政策。提高门诊大病及住院报销水平,免除住院起付线,提高大病保险赔付水平,实行意外伤害保险,对贫困户实行第二次补偿。大力实施农村老年人白内障康复工程,筹集善款44万元,对10000多名65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了筛查,免费成功施行手术100余例。加大对贫困村卫生室建设督导力度,119个贫困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除6个未完成外,全部达标。
同时,随着全省健康促进市、卫生乡镇、基层医疗机构达标创建活动、平安医院创建活动的全面推进,市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随着新的市妇幼保健院建设全面推进、市口腔医院改造工程全部完工、投资1000万元的爱尔眼科医院和投资1500万元的南洋老年康复医院的相继开业等,市民就医环境增强、健康保障有“后台”。
2017年,我市继续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计划生育转型发展为主线,以抓落实为主旋律,统筹推进各项医改工作、大力实施健康扶贫工程、进一步健全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幸福天门”、“健康天门”建设。
鲲鹏展翅凌万里,逐梦扬帆再起航。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三五”的蓝图已经绘就,“十三五”的征程已经开启,全市卫生计生工作者将忠诚履行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神圣职责,弘扬“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锐意进取,扎实奋斗,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