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7年04月10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家才有远方
文章字数:984
●本报记者 李潇潇
通村公路边,一座崭新的红瓦白墙的房子,在春雨浸润下格外亮眼。
这是蒋场镇李场村扶贫对象刘菊字的新房。今年初,他们一家三口搬进新房度过了第一个春节。这座房子,去年列入危房改造计划。改造完成通过验收后,刘菊字获得了3万元的房屋改造资金。
近日,市法院精准扶贫工作队来到刘菊字家。70岁的刘菊字,正在亮堂的灶房煮面条,见到工作队到来,刘菊字热情地迎了上来,“谢谢你们,让我们住上了新房”。
吃过早饭,刘菊字带着大家来到他们的老屋。天下着小雨,踏着泥泞小路,穿过路边的一排房子,一座几乎快垮塌的瓦屋,矗立在不远处的小土坡上。
“这房子是我爹爹婆婆年轻时修建的,有100多年了。”这座老屋,承载了刘菊字的太多记忆。“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外面不下了,屋内还在滴。”这是老屋的真实写照。
走进大门,屋里黑漆漆的。只有当你抬头看时,才能透过那些破烂的缝隙洞口,看见屋外的光亮。屋里屋外,很多地方都被大大小小的木棒支撑着。建在屋外一角的厨房,墙壁上的泥块斑驳脱落,露出了里面一根根的杆子。“这房子当时是用玉米杆子和泥巴修建的。后来,我们又用泥巴糊了几次。”
“现在居然还有人住这样的房子!”市法院精准扶贫工作队马建军说,当初上门走访时,看到这房子的第一感觉就是心酸。市法院精准扶贫工作队迅速行动,展开项目申报和扶贫工作。去年3月,刘菊字的危房改造计划得到审批。
但房屋的选址,却成了一大难题。按规定,危房改造必须在原址修建。但刘菊字的老屋,位于偏僻之处,独门独户,对70多岁的刘菊字夫妻来说,路不好走不说,一旦发生什么意外,想就近找人帮忙都不行。
市法院扶贫工作队积极与蒋场镇政府、土管所进行沟通协调,最终,刘菊字的新房选址在通村公路边。其间,市法院扶贫工作队多次上门,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几年前,刘菊字买砖时,因砖厂倒闭,预付的6000元砖钱打了水漂,刘菊字的儿子多次上门讨要无果,对于正建新房的刘菊字来说,这笔钱非常重要。得知该情况后,市法院扶贫工作队谢远军、鲁志祥多次去砖厂老板家做工作,最终砖厂老板归还了这笔钱。
在工作队和村里的帮助下,刘菊字的新房很快建了起来,跟老屋相比牢固又亮堂。住进新房的她,如今有了新愿景:“房子有了,接下来想帮儿子接个媳妇进来。”市法院工作队谢远军说:“她儿子身体不好,我们会尽量帮她儿子找份劳动强度轻一点的工作,或者帮扶她儿子承包鱼塘,让刘菊字一家生活越来越好。”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