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7年03月28日
再生稻点亮“脱贫梦”
文章字数:667
  ●本报记者 杨蜜
  21日,天门工业园道兵农机专业合作社,20个育秧大棚整齐排列。
  “这是我们今年新建的育秧大棚,准备培育再生稻。”合作社负责人刘道兵说,合作社今年计划发展再生稻700亩,希望带领更多的贫困户实现增收脱贫。
  育秧大棚外,社员、贫困户刘纯丑一边忙着卸再生稻谷种,一边笑着告诉记者:“今年在合作社带领下我准备种植10亩再生稻,预计能增收10000元,加上在合作社帮工,今年脱贫有望啦。”
  去年,刘道兵到麻洋、彭市实地考察了解再生稻的收益后,认为再生稻大有可为。“再生稻一种两收,第一季每亩可收获稻谷1200至1300斤,第二季利用稻桩重新发苗、长穗,只需要稍加管理,第二季可收获500至600斤,而且第二季收获的稻谷品质高,价格比一般稻谷高,每亩可增收近1000元”。
  为发展再生稻种植,合作社在园区的支持下,建成了占地20亩的育秧大棚。“再生稻种植需要大棚育秧,我们计划在育秧完成后,下半年发展大棚蔬菜,对育秧大棚‘二次利用’,这样可以让更多的贫困户来合作社帮工。”刘道兵说。
  刘道兵是当地有名的种植大户,一直热心带动周边群众致富,帮扶困难群众。合作社将该村刘纯丑等8户贫困户吸纳为社员,让他们带田入社,今年在合作社带领下,8户贫困户都将发展再生稻种植,预计人均可增收5000元。
  刘纯丑今年60多岁,老伴常年患病需要医治,家庭也因病致贫。去年,合作社将他吸纳为社员。“合作社除了吸纳我成社员,还常年让我在合作社帮工增加收入,并免费提供机耕机整和技术服务,我们只需要做好田间管理就行了。”刘纯丑说。
  “明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带动贫困户发展再生稻,助他们脱贫。”刘道兵对发展再生稻充满信心。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