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7年02月14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扶贫新愿景
文章字数:584
●本报记者 邓慧遐
人勤春来早,奋蹄赶秋实。8日,在荷沙线马湾段曾刘村的一片大棚基地,市华汇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国友驾驶着拖拉机耕整田地,在他不远处,社员们有的撒肥,有的除杂……为栽植黄瓜、西红柿等作物做好准备。
合作社大棚藜蒿种得好好的,又在鼓捣什么?有些群众不理解。“不能只盯着眼前,需要多元发展规避市场风险,才能更好地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彭国友说。
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2月,主要种植大棚藜蒿,2015年基地刚建成就种植了25亩藜蒿,每亩利润达8000元。
去年洪涝灾害,合作社受淹严重。7月下旬,合作社积极生产自救,重新育苗,年底又筹资约170万元在荷沙线流转土地新扩建了92个大棚基地,种植西红柿、豆角、茄子、黄瓜等反季节蔬菜。还专门拿出一个大棚进行蔬菜种苗培育,免费发放给有需要的贫困户,帮助贫困户增产增收。同时聘请蔬菜技术人员,为发展富硒蔬菜做准备,目前正在等待富硒含量检测结果。
“尽管去年受灾,但合作社继续吸纳30多名贫困户在基地就业。目前正在着手商标注册和农产品深加工的准备工作,力争打造出自己的品牌,让发展的脚步走得更稳更远,让合作社扶贫更有底气。”马湾镇有关负责人介绍。
“今年我们将继续推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为贫困户提供全程服务,去年有4户贫困户在合作社就业实现了脱贫,预计今年通过合作社劳务就业和技术带动,可帮助5至7户贫困户脱贫。”彭国友信心满满。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