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4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7年02月03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拜年
◇前方
文章字数:1679
拜年,是人们相互走访祝贺春节,表达美好祝愿,表示辞旧迎新的一种形式。清代柴萼《梵天庐丛录》解释说:“男女依次拜长辈,主者牵幼出谒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
拜年这一习俗起源甚早,宋代周辉《清波未志》记载:“宋元佑年间,新年贺节,往往使佣仆持名刺代往”,可见上层士大夫觉相互登门拜年费时日,便改用名帖投贺,这就是早期的贺年片。到了明代,投寄贺年片拜年之风更加盛行,明代文徵明有《拜年》诗云:“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已提到“团拜”:“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到近代,拜年的方式多样化,既有贺年片拜年,又有互相登门道贺,也有大家聚一起互相祝贺的团拜。
新年到,新年到,穿花衣,戴新帽。大年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打扮得整整洁洁。“初一拜父母,初二拜丈母”。初一这天,一般不出门,早早起床,口头问候自家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媳妇给公公婆婆煮好并各盛一碗热气腾腾的红糖荷包蛋,讲孝心的还将已准备的新布鞋装放茶盘,一同端送到他们床前,行孝敬拜年之礼,手头宽裕出手大方的公公婆婆,便有红包或好礼相送。
拜过父母,便是拜丈母或亲戚。拜亲戚也有讲究,“先拜舅爷,再拜姑爷”,其他近亲先后不限。年关,人们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贺来年大吉大利。新年伊始,拜年赶早不赶晚,宜早不宜迟,俗称“拜早年”,正月初十过了,就不太为敬了。当然,拜年从大年正月初一一直可拜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拜年,拜年,花饼子上前。不拜,不拜,压岁钱拿来!”这首童谣道出了孩子们拜年的天真和乐趣,同时也说明了拜年需送“人什”给压岁钱的礼节和道理。
以往拜年,通常罐头、红糖之类,现在升级了,时兴香烟、瓶装酒、副食、补品、灌装饮料等礼品。俗话说“大人望种田,小伢望过年”,过年有好吃好喝好穿好玩的。我们小时候“拜跑年”,我是家里的大男丁,“跑腿”的任务首当其冲,挎一大袋饼子了出门,一早到晚跑好多家,一般不留在亲戚家吃饭,出东家进西家,行完礼就走,或喝杯茶吸支烟小坐片刻,除非路途太远了的亲戚。遇到小气或疏点的亲戚就白搭,大方或亲点的亲戚的“接意”是两个“雄炮”(炮仗)或一挂小鞭,收获最大的是一筒饼子或一两元钱了,乐得我们小孩子做梦都笑。
拜年时,晚辈要给长辈拜年,拱手鞠躬叩首,尤其是小孩拜尊长,要行跪拜礼。祝长辈福寿安康,诸如“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松鹤延年,海龟益寿”、“鸿运当头,洪福齐天”、“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之类,长辈便将准备好的压岁钱给晚辈,时下有的将压岁钱用红纸包着或装进红纸袋,也叫给红包。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也是新岁压旧岁,又长大了一岁的意思。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携家带口地拜年,有的是同族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互致祝贺的新年团拜会、茶话会,如今政府部门和单位多沿用此拜年形式。
拜年分礼物拜年和口头拜年。走亲戚拜年,礼行大的,十碗八盘款待,先吃干茶(喝茶吃副食),再吃茶,或叫湿茶,八盘,碟盘之类,笼屉蒸热的事先筹办的卤、炸、熏菜等年货,其标志是碟盘盛菜,主食为面食,吃糍粑、蒸笼粑、面条。晚餐是正餐,吃饭,十碗,以全家福菜、盘龙菜为标志,主食米饭。吃湿茶、吃饭都可以辅之以炖钵炉,当下时兴电火锅,以加热和添补菜食的不足。
礼尚往来。礼节性的拜年,到同事家、朋友家拜年,一般不宜久留,寒暄几句就要告辞;感谢性拜访,凡是一年来欠人家人情的,借拜年之机,送礼表谢意;串门式拜年,乡里乡亲,街坊邻居,走村串户,互致问候;偶遇式招呼,路遇熟人,打躬点头,同贺新禧。
现在移风易俗,简化程式,淡化礼数,上门拜年,叫一声,道几句吉祥、祝福的话就算拜年啦。
除了给生者拜年,还要给逝者拜年,上坟、焚香、烧纸钱、放鞭炮,祭奠告慰逝去的亲人。
如今是信息社会,讲求效率。亲友天各一方,路途遥远,事务繁忙,时兴贺卡拜年、电话拜年、短信拜年、视频拜年、网络拜年,省时省事省钱,简便快捷顺畅。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