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述明 实习生 陈森达
“如果没有她的精心护理,我母亲可能早就去世了。”近日,远在深圳的读者朱女士数次致电本报新闻热线,再三表达对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一名护士的感激之情。
10日,记者走进市一医肾内科,见到了这位大家交口称赞的护士——唐葵。一袭洁白的衣帽,一双清澈的眼眸,一弯动人的微笑,眼前的她,观之让人如沐春风。
“这几天食欲怎么样?咳嗽好点了吗?有没有按时吃药?”在病房里,她轻声和一名老年患者交谈,看到有人采访,旁边的家属刘奶奶打开了话匣子,她是这名患者的姐姐,因为妹妹在肾内科住院时间比较长,提起唐葵就有说不完的话。
“前天中午,我有事没来医院,唐葵专门买了肉丝汤给我妹妹,”刘奶奶说,“妹妹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有时候难免发脾气,但唐葵从来都是柔声细语,耐心倾听,量血压、测血糖、了解饮食状况、剪指甲、换床单……每天重复这些平凡而琐碎的工作,她脸上却总是带着笑容。”
“葵儿,我想起来坐会。”交谈中,患者突然说。
“她现在都把唐葵当亲闺女了,比家属还亲。”刘奶奶笑着打趣。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一粒沙可以验证大地的沧桑。”这一声随口叫出的“葵儿”,深深让人体会到患者对唐葵的依赖和信任。
其实,许多时候真正触动人们心弦的或许并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壮举,人在失意或被病魔折磨的时候,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问候,一个关怀的动作,都会拉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除了始终如一地热情为患者服务,唐葵也从没有放松对自己专业上的要求。
从2002年进入市一医至今,唐葵一直在临床护理的第一线默默耕耘,先后在大内科、外科及重症监护室工作过。2009年,受医院委派,唐葵到武汉一医肾病专科进修腹膜透析专科知识,3个月时间,成功取得了腹膜透析资格证,从此扎根在肾内科,成为了腹膜透析专职护士。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专职护士在腹膜透析治疗是否成功中起很关键的作用,但要成为一名专职护士,除了要学习掌握广泛的肾科知识外,还要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要向患者及家属宣教自我护理的知识和技巧,确保患者能独立准确地在家中进行治疗及自我护理。
为此,唐葵除了自己平时刻苦钻研,还经常积极争取到武汉同济医院、武汉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等地进修,以至于无暇照顾自己的孩子。
“100多名腹膜透析病人,只有她一个专职护士,可以说是一个人承担了三、四个人的工作量,而且她还兼任肾内科危重患者的护理工作,”肾内科主任孙治华感慨地说,“但她从不抱怨,把每一个病人都护理得很好,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发生率很低。”
在腹透病人住院培训期间,由于病人的文化层次、年龄各不相同,有时一个步骤可能要重复许多次,病人才能正确掌握,唐葵总是不厌其烦地耐心教导与演示,并给病人及家属心理疏导与支持,鼓励病人重返社会。
“心中唐老师,见面笑脸迎,办事很放心,患者知心人”“我要特别感谢肾内科的护士唐葵,给了病人生活下去的勇气”……在肾内科一本患者意见簿上,这样的留言比比皆是。
“住院时母亲只听唐葵的话,”朱女士也曾在电话里说,“是她的努力和付出,让母亲的生命得以延续,虽然现在母亲已过世,但作为家属,我们始终感念唐葵的好。”
提到朱女士的母亲,唐葵还记忆犹新,老人送到医院时,患有慢性肾衰,尿毒症,还有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必须做透析,但老人年纪大了,身体状况又不好,所以一开始拒绝接受治疗,唐葵理解老人的心情,耐心进行劝说、鼓励,在生活上给予老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最终成功打消了老人的顾虑。
“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面对赞美,唐葵看得很平淡,“我只是做了一个护士该做的事”。
“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觉悲凉。”身着白衣,名号天使,昼夜交替,四季轮回。唐葵就像一朵永远追逐太阳的葵花,温暖着每一个萍水相逢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