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3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6年11月17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苏州染坊碑:我国最早的水质保护法令
文章字数:758
虎丘是苏州著名的名胜古迹,不仅有春秋时期吴王的遗迹,而且风景独特。史书上赞为“绝岩纵壑,茂林深篁,为江左丘壑之表”,素有吴中第一名胜的美誉。北宋著名文学家更是对虎丘情有独钟,曾感慨道: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
而对于从事水污染防治工作的人而言,不知道虎丘“乃憾事也”。因为在虎丘山门口右侧墙壁上镶嵌的《奉宪勒石永禁虎丘染坊碑》,是我国最早的地方水质保护法令,比英国1833年颁布的《水质污染控制法》早96年,比美国1899年颁布的《河川港湾法》早了162年。此碑高1.55米,宽0.73米,碑文34行,共计1400多字,立于清乾隆二年(公元1737年)。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虽然碑石多有破裂,碑面局部剥蚀,部分字迹也已模糊难辨,但尚能看出苏州府当时颁布对虎丘染坊污染水质管理的概况。
明清时期,苏州的纺织业极为发达,正可谓城东半城,万户机声。国家便在此设立苏州织造署,《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就曾在苏州织造任职。当时染坊的分工已经很明确,有蓝坊、黑坊、红坊、杂色坊和漂洗坊等。染坊沿着白居易主持开挖的七里山塘,集中在“最是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的阊门至虎丘一带。
那时,染坊大多采用植物染料,如染红色采用的是红花、茜草等;染青色采用马蓝、乌蓝等。此外,还要添加明矾等化学物质以及铜、铬等金属,浸染时就会有渣滓和有毒有害物质排出,于是出现了“满河青红墨紫”的景象。由于虎丘地区河道曲折较浅,常常导致“渐致纠壅河滨,流害匪浅”,水质恶化,气味呛鼻,各村居民无不抱愤兴嗟。于是120户地方人士联名信访,要求迁移染坊。
苏州府会同下辖的元和、长沙、吴县三县实地查看,觉得周边染坊确实污染了当地环境。遂颁布禁令:勒石永禁虎丘开设染坊,所有染作器物,迁移他处开张……如敢故违,定行提究。
令行禁止后,虎丘又恢复了青山绿水。有诗为证:七里山塘春水软,一声柔橹一销魂。据《中国环境报》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