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2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6年10月31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文化高地”石家河
——访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
文章字数:1004
●本报记者 董利
方勤:研究馆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湖北省博物馆馆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商周考古与文明进程,主持的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考古发掘获“201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关注以石家河、盘龙城遗址为代表的文化节点在长江中游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楚、曾考古研究,在厘清曾国历史,以及曾国音乐发展史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石家河出土的陶器、玉器上的刻划符号是文字吗?当时的石家河古城有多大?是一座什么性质的城?30日上午,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正在我市参加第四届“中国公共考古-荆楚论坛”的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湖北省博物馆馆长方勤。
“石家河出土的陶器、玉器上有大量的刻划符号,有些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从目前的考古发现来说,并不能认为它就是文字。据北大著名考古教授李伯谦介绍,这些刻划符号和文字有紧密的联系。”方勤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商周考古与文明进程,对石家河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他一直十分关注。
“1989年,我还是北京大学考古系学生,当时有一个长达一学期的考古实习,实习地点正好就是石家河。”方勤说,整整半年的考古发掘,奠定了他在文物工作上的思维习惯和工作习惯。他至今记得自己在石家河发掘出一批玉器时的兴奋,“以前都不知道,这么普通的一块土地,居然能发掘出这么重要的玉器,这个工作这么有意思”。
石家河遗址是长江中游面积最大、等级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史前聚落遗址。从距今6500年开始有人类在此生活居住,至距今4300年左右达到最鼎盛时期。整个遗址群占地面积达8平方公里,是目前中国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聚落群。
“石家河中心聚落,即石家河古城,规模达120万平方米。”方勤说,与同时期陶寺、石峁、宝墩等超过200万平方米的古城相比,石家河古城面积可能偏小,但其文明当时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石家河时期形成了一个文化高地。当时,以凤、虎、神秘人像等玉器,以及羽冠持钺人物像和墓葬等级制度所蕴含的文化共同体形成,并影响、传承至国家文明时期。”方勤介绍,去年,在石家河遗址出土了240余件精美玉器,其工艺水平超过良渚文化和红山文化,代表了史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玉器加工工艺的最高峰。
“石家河文化,现在还有很多未解之谜。究竟是何人创造了石家河玉器,后石家河人又是什么人?更多疑问需要进一步研究发现。”方勤认为,当前应高度重视石家河遗址保护工作,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合理利用,使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真正成为天门乃至湖北的一个重要文化品牌。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