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8日
中医角度五种不同体质的秋补法
文章字数:2110
  中医认为,我们每个人的体质都是不一样的,因此,不管在饮食、作息还是运动等方面都是不一样的。比如,秋季进补,如果体质不同的话,补法也不同。下面我们就具体来了解下吧。
  人的体质不同,常见的有这五种,火体、阴虚体、气虚体、寒体、燥体,而这五种体质的人在秋季出现的症状也会有不一样的,因此,解决的方法也会存在一些不同。
  火体
  这类人比较多,多以年轻人为主。这类人在秋季会口臭、口干、唇干、上火、口角烂、牙龈烂、便秘。需要喝一些中药泡饮,可以选择金银花3克、黄苓3克、麦冬3克、桔梗3克、甘草3克、菊花3克冲泡,症状如还不能缓解可以再加大黄1-3克。另外,在饮食上可以吃杏仁,还可以吃带苦味的蔬菜如苦瓜、油麦菜、白萝卜、黄瓜等。
  阴虚体
  此类人在这个季节除有“秋燥”的普遍症状外,还伴有五心烦热(胸心、手心、脚心)、心烦、傍晚脸红等。这类人平常要加养阴的药:枸杞5克、麦冬5克、黑玄参5克、桔梗5克、甘草3克,泡水喝。
  气虚体
  气虚体质的人除了平时会有秋燥的症状之外而且还会有气弱、脉弱的现象。这类人进补的话,可以选用沙参、麦冬、桔、甘草3、再加西洋参片一起泡茶喝。
  寒体
  此类人除了有“秋燥”症状外,还会有胃寒、舌苔白、怕寒、怕冷,不能吃凉食,皮肤干裂。因此这类人不能吃凉药、凉食,要吃白色润肺的食品如豆浆、牛奶、甜杏仁、银耳、百合、白梨,但寒体的人在吃百合、白梨时一定要煮一下,这样能达到不寒而润的效果。另外可以多喝银耳百合小米粥。在药饮方面,可以采用西洋参3克、桔梗3克、麦冬3克、生姜3片、干草3克,泡水喝。
  燥体
  这类人肺胃燥热,表现症状鼻子干、嗓子干、大便干,没有口臭,牙龈不烂,可以多吃润肺,养阴生津的食物,如藕粉、冰糖银耳、秋梨、香蕉、蜂蜜。可以采菊花2克、麦冬5克、桔梗5克、甘草3克,泡水喝。
  很多疾病会在秋季复发,因此,秋季一定要做好养生防病工作,那么,秋季该如何养生?看看下面中医的介绍。
  秋季中医养生
  静情绪
  人们对秋天的形容,总离不开萧瑟这个词,万物都会从兴盛变成衰弱,草木由荣转为枯竭,这就体现了萧条颓废的景象。
  秋天自然界的萧瑟,使人容易触景生情,尤其是对于老年人来说,更易在他们心中引起萧条、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的心绪。此时情绪调养应保持安宁平静,以缓和秋天的肃杀之气对人心理上的影响。
  精神调节顺应秋气的特性,保持宁而不躁,敛而不泄,清而不浊,神气内敛,做到清静养神,排除杂念,达到心境宁静之状态。秋高气爽,不宜闭户家中,建议外出游玩,登高远眺,饱览风景,可使人心旷神怡,愁闷全消。行起居
  天气也将会逐渐阴冷,所以人们的生活起居作息也应该按照日常的规律来有所改变,尽早改变暑天晚睡早起,并且恢复早睡早起良好习惯。
  《黄帝内经》云:“起居有常”,就是提倡按时作息,避免贪睡多睡损人正气,也避免熬夜透支耗损阴精。昼则寤(醒),夜则寐(睡)这种生理状态与生俱来,是人类适应自然规律的表现。
  天体的运行、阴阳的变化促成了昼夜的交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正是古人起居有常的最好写照。顺应四时节律调整作息时间,应早睡早起,平行起居,能调节体内阴阳平衡,调和脏腑气血,使血脉和畅,精充神旺。
  调饮食
  秋季饮食也应以平调为主,不宜大吃大补。人们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选择适合性味的食材进行食疗纠偏,体质虚寒者可适当进食温热助阳之品以温阳补虚,体质燥热者可进食甘凉滋润之品以滋阴降火。甘凉滋润食物有香蕉、甘蔗、苹果、雪梨、枇杷、西红杮、黄瓜、丝瓜、莲藕、百合、西洋参等。温热补阳食物有辣椒、花椒、生姜、葱、蒜、韭菜、茴香、榴莲、龙眼、荔枝、粟子、鳝鱼、虾、鸡肉、牛肉、羊肉等。
  经过秋分之后,很多南方的地区天气会越来越干燥,而且秋凉阴寒之气也会随之加重,一些体质比较虚寒的人应该适量的进食一些具有温热补阳的食物,这样就可以调平体内的阴阳,对身体健康非常的有益。另外,在秋燥来袭的时候,再适量加入甘润养阴之品,阴阳调补同样有所效果。
  秋季食疗勿乱“补”
  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秋季应适当进补,以养阴气。但进补虽然重要,却不可乱补。大体上,秋季进补,有以下五忌:
  1、忌无病进补
  中医认为:“有病病受之,无病人受之”。无病进补,既增加了开支,又伤害了身体。比如,无病长期服用葡萄糖,可能引发肥胖;无病服用过量鱼肝油,可导致血中胆固醇增多,易引起心血管疾病甚至中毒等。
  2、忌慕名进补
  认为越有名、价格越高的补品越能补益身体,是现代人养生的一个误区。比如,人参价格高,是补品之王,但若不辨体质,肆意滥服的话,则会导致过度兴奋,烦躁激动,血压升高及鼻孔流血等。
  3、忌虚实不分
  中医进补的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证的病人不宜用补药。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及血虚之分,只有对证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便会适得其反。
  4、忌多多益善
  适可而止,过则为害。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是有害的。因此,进补要适量。
  5、忌以药代食
  重药物,轻食物,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最好别吃药。切记:药补不如食补。
  秋季是进补的季节,我们在进补的同时,需要看下自己是什么特质的,因为不同特质的人,进补方法是不一样的哦,大家一定要注意。除此之外,秋季是需要多注意休息。据三九养生堂网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