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10月10日
文岭村秸秆禁烧无难度
草编业“吃掉”千亩稻草
文章字数:726
  ●本报记者 付磊磊
  “哎,老刘,家中有草绳吗?5元一捆,老地方上车。”8日清晨,在皂市镇文岭村,草编批发商周建草挨家挨户通知村民。村口,草绳堆了一人多高,等待装车(如图)。
  周建草做草编生意已有10多年之久,常在该村收购草绳,然后转手卖到河南、西安等地,用作包扎土球、树干之用。
  上午9时许,不断有村民将草绳运来。“文伯,这一趟又卖了多少?”看到文元香到来,村支部书记张抗明关切问道。
  “卖了20多捆,100多元。”文元香回应,这是他家这一个月来出售的第6批草绳,一共卖了1000多元。
  文元香是该村的贫困户,家中除了3亩稻田,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家里的一台草绳机,靠编织草绳,他家每年可多收入3000多元。
  改革开放以来,文岭村村民就有编织草绳的习惯,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台草绳机,全村1700多亩稻田,稻草大部分都用在了编织草绳上。村民们将稻草收集起来后,利用农闲时间编织,赚钱补贴家用。
  秋后的文岭村,田间只剩下低矮的草桩,村头、房前屋后不时可见高高的草垛。在该村,秸秆禁烧工作几乎没有难度。“稻草可以卖钱,哪有人舍得烧啊。”张抗明说,一亩田可收稻草500多公斤,编织成草绳后,一公斤可卖到0.5元以上。全村每年稻草利用率超过60%以上,每年可为村民带来近百万元收入。
  文岭村是市级贫困村,全村240多户有63户贫困户。由于资源匮乏,交通不便,草编业是村级脱贫出列、贫困户“摘帽”的希望。
  然而,将草编业盘大,难度也同样不小。张抗明说,尽管草编业起步早,但村民都是在单打独斗,没有形成产业优势,发展受到很大制约。
  张抗明表示,今年,该村计划由村委会牵头,专门成立草编专业合作社,整合草编资源,增加草编品种,进一步提高草制品的附加值。同时,该村还将借助精准扶贫政策,改善村级交通条件,畅通草编运输之路,方便草编产业发展。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