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往期浏览
|
常见问题
|
使用说明
欢迎您阅览天门日报 您是第
位访客
当前版:01版
首版
上一版
下一版
末版
发布日期:
2016年09月23日
文章标题
文章内容
文章作者
上一篇
下一篇
字体: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民日报》报道我市水稻生产经验
文章字数:524
本报讯(记者 邓慧遐)22日,《农民日报》在第3版头条刊登了反映我市水稻生产历程的长篇通讯《汗滴禾下土粮食十年丰——天门水稻生产由“老五化”转向“新五化”的腾飞之路》,将我市水稻生产的经验向全国推介。
这篇报道重点反映了我市土地适度规模流转(从板块化走向规模化)、运用现代农业装备(从机械化走向信息化)、全程推广新型科技(从标准化走向精准化)、多元社会化服务(从合作化走向社会化)、运用品牌理念经营(从品质化走向品牌化)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
作为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著名的江汉平原大粮仓,我市先后6次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称号,水稻产量更是连续14年实现增长。多年来,我市以农业部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为平台,整合资金,在全市遴选16个水稻主产乡镇,通过开展共性技术瓶颈攻关、集成绿色高产高效模式运用,重点建设三区:攻关区、示范区、推广区,引领水稻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推进更大面积、更大范围平衡增产,促进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的水稻绿色高产创建实现了由“老五化”(基地板块化、生产机械化、技术标准化、种植合作化、产品优质化)向“新五化”(规模化、信息化、精准化、社会服务化、品牌化)的快速转变,走上了现代化可持续的绿色水稻发展腾飞之路。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