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何定飞:甘于奉献的“老黄牛”
  ●天门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潇潇
  身为市创文指挥部办公室督导组组长,何定飞很难有闲下来的时候。赴乡镇、看现场,抓小抓细创文及创卫复审工作,他永远奔波在路上。
  在创文攻坚阶段,他曾创下连续工作48小时的记录。此外,他还是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监督指挥中心专职副主任。身兼多职的他,加班是家常便饭,同事称他“任劳任怨,从不叫苦叫累,是革命的‘老黄牛’”。
  一张凹陷的行军床
  去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何定飞面对生命大考,义无反顾冲锋在前,守好疫情防控“桥头堡”。
  根据工作安排,何定飞等人负责天门新城星星游园附近卡口。55岁的他,主动担起每晚坚守卡口的任务,一守就是连续45个晚上。有年轻同事提出跟他换下班,他却说:“我的家人都在武汉,回去也是一个人。还是让我来守吧,你们回去多陪陪家人。”
  每晚,他就睡在卡口处救灾棚内的行军床上。每逢有人进出,他从床上爬起,量体温、检查通行证,一个环节不落。“经常有一线防疫人员进出,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帐篷里又冷,我都是穿着两件大衣,裹着被子睡觉。”何定飞说。
  一天晚上,狂风大作,突降大雨,何定飞被淋醒时发现,帐篷已被风吹得移了位,本在角落里的行军床,此刻正在窗户下面,床上的被子被吹进来的雨淋得湿透了。
  何定飞赶紧穿上鞋,起来挪动行军床,才发现,鞋子也是湿的。那个温度骤降的晚上,没了被子的何定飞,只能瑟缩在床上,裹紧身上的大衣。直到第二天同事来换班,他才穿着湿漉漉的鞋回家休息。
  卡口撤掉时,来收行军床的人对何定飞说:“这张床被你睡成了一个摇窝。”凹陷的行军床,见证了他45晚的坚守。
  接好每一个市民的来电
  “我们公司给我开了返工证明,怎么还是办不了通行证?公司一直在催我,再这样下去工作只怕要丢了。”疫情防控期间,市网格化服务管理监督指挥中心“12345”公共服务热线来电量陡增,从平日的一百多通增加到平均每日2000多通。
  每当接线员遇到一些解答不了的问题,都会找何定飞来帮着解答,还有部分市民直接拨打何定飞的电话,有买菜寻求帮助的、有询问如何办通行证的、也有咨询防疫政策的……
  为了不漏接每一个电话,何定飞的手机一直保持24小时开机。有市民因为封城出不了门在电话里对他破口大骂,他等人家出完气,再跟他耐心解释。“非常时期,市民能有个渠道发泄情绪,我们很能理解。”他总是设身处地为市民着想:“农民的鱼池子、猪场淹了,肯定心疼;大面积停水停电,市民生活不便,肯定着急”。不管电话里别人如何冷言冷语,何定飞总是和风细雨,耐心地帮助市民解难答惑。
  何定飞说,面对异常情况,我能做的只有接好每一个市民来电,安排督促尽快办理,努力让市民放心、安心!
  一周的工作量两天完成
  作为市创文指挥部办公室督导组组长,何定飞总是随身带着一个本子,里面的记录,精细到了每一家门店的创文工作。“本子记满、脑子装满”,是他的工作常态。
  去年道路维修1000多处,今年创卫复审758个整改事项……面对海量工作,何定飞总能迅速协调安排有条有理完成。
  去年7月,何定飞接到创文工作任务,突击对15条破损道路工程量进行核算,两天内必须完成。放在平时,这可是一个星期的工作量。
  时间紧任务重,何定飞带领竟陵街道、住建工作人员,炎炎烈日下拉着卷尺,蹲在地上进行实地测量。从早到晚,除了吃饭上厕所外,何定飞不敢有片刻休息。夜晚,昏黄的路灯下,还能见到他忙碌工作的身影。
  第二天早上过完早,已连轴转了24小时的他,终于熬不住在车里眯了一会。但很快,他又醒了过来。就这样,他连续工作48小时,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
  “工作上带头做,经常加班,常常一个晚上赶五六份材料。”这是同事彭俊芳对他的印象。同事陈诚称他“关心年轻同事,是亦师亦友的好领导。”“来得最早,走得最晚。”“工作严谨认真,不打折扣完成。”这些,都是同事们对何定飞的“素描”。
  何定飞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与担当。

本报地址:天门市竟陵鸿渐路173号  邮政编码:431700  版权所有:天门日报社